网站首页  旴江医家  旴江医著  建樟药帮  旴医成就  医案荟萃  旴江文化  他山之石  旴江论坛 
旴江名医龚廷贤艾灸学术思想探微
2022-11-25 14:45  

黄毅勇12 付芳2

1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3300062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南昌330006

摘要龚廷贤为明代江西旴江名医,有“医林状元”之称,他师承医学名流,取法金元大家,勤于著书立说,其著作中涉及艾灸内容丰富。龚氏认为艾灸前准备要充分,诊室宜通风,艾灸的先后顺序、艾炷大小均有讲究;艾灸取材须纯正,端午艾最为芳香,以清麻油点火为佳;选穴须辨证,灵活地选用经穴、奇穴和经验用穴;以艾炷直接灸和隔物灸为主要方法,认为艾灸发疮是提升效果的根本;提倡未病先防,突出艾灸的保健作用。

关键词:旴江医学;龚廷贤;艾灸;江西地方医学


龚廷贤(1538-1635),明代旴江流域著名医家,其医术高明,行医60余载,救人无数,被誉称医林状元”,乃古代江西十大名医之一[1]。他师承医学名流,取法金元大家,勤于著书立说,主要著作有《寿世保元》《济世全书》《万病回春》《鲁府禁方》等[2]。笔者通过对其著作及文献资料的研究,归纳其艾灸学术思想如下。

1 灸前充分准备,艾灸细节须讲究

龚廷贤认为艾灸前医生和患者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艾灸时医者取穴要准,分寸得当,“取本人男左女右手中指,相屈如环。”患者要充分配合医生,姿势要“平正四体”,指出坐、卧、立等体位均可,但要自然放松,不得拳缩。“若坐卧立,并不得拳缩,坐点则坐灸,卧点则卧灸,立点则立灸。”又指出若艾灸不当,则“徒坏好肉矣”。龚氏强调施灸时要注意操作先后顺序,“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多后少,先左后右,宜审用之。”艾炷的大小应根据病人、病情等具体情况而定,“小儿及体弱者如麦大。”对于久灸不愈的,适当增加艾炷的大小,但头部和四肢仍应适当减小。艾与施灸部位间距把握在三分之间,太近则灼伤皮肉,若不及三分,使火气不得达。为防艾炷掉落,可灸前以蒜切片擦施灸部位,用蒜汁吸附艾炷,“必先以蒜切片擦穴上,然后安艾,不然则动止之间,其艾必落矣。”[3]

2 艾灸取材须纯正,艾灸点火不马虎

艾灸取材于艾,但在古代医生并不在市场中买艾,多为医生自己采摘艾叶,晒干研磨而成艾绒。对于应采摘怎样的艾叶,龚氏在其著作中多处提及“端午午时采(艾)”,认为此时采的艾质量最好。我国在很多地方均有端午家门口挂艾的风俗,认为端午艾能驱赶鬼邪。笔者认为,这一习俗和龚氏的认识有相通之处。端午时节,艾叶生长最为茂盛,味道最为芳香,故此时采摘的艾叶药性最为纯正。此外,龚氏特别重视艾灸的时辰,指出若是恰逢午后未时,“气盛不可下火,并失饥伤饱,忧愁恐怒,怒骂喜笑,天阴下雨,风雷闪电,并皆忌之。”病患酒后,过饥过饱,情绪亢奋或低沉,雷雨电闪,均忌讳施灸[3]。古时取火多以树木枝叶、稻草、竹等物,龚氏认为用不同材质所产生的火去点燃艾灸,对艾灸效果是有影响的,“古忌松柏枳橘榆桑枣竹八木,切宜避之”建议用清麻油点灯,这种论述可能跟古时条件限制和思想局限性有关,今未见有此论述者。

3 取穴方法灵活,辨证选穴精简

今取穴多见骨度分寸、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等方法,龚氏临床辩证选穴,就地取材,灵活的应用各种取穴方法。例如取穴命门,“用篾二条,自地至脐心截断,令患人平立取之,取向后自地比至脊尽处是穴。”取膏肓穴,“令病患两手交在两膊上,则膊骨开,以手指揣摸第四椎骨下,两旁各开三寸,四肋三间之中,按之酸痛是穴。”这些取穴方法借助身旁道具或肢体动作来度量人体身上的长度,保证了取穴的准确性,在今天仍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关于龚氏艾灸治病相关阐述多体现在《寿世保元·灸诸病法》中,从文中可以看到龚氏艾灸处方配穴非常简洁,选穴少而精,大部分病症选穴3~-5 穴,有的仅用单穴,多也不过7~8穴。如中风之中血脉者,选颊车、听会、地仓及阿是穴等4穴,中腑者选百会、曲池、肩髃、足三里、风市及绝骨等6穴,中脏者选风池、百会、曲池、大椎、肩井足三里及间使等7穴;在治疗痞块、吐泻、骨蒸、黄疸及脱肛等病证仅用2~3穴;治疗呃逆、癫痫、霍乱、疟及牙痛等均用了单穴。龚氏针灸临床除了大量应用十四经穴外,也灵活应用经外奇穴,还积累了许多经验用穴,认为用奇穴、经验用穴治病有奇效。如“论妇人月家得此,不时举发,手足挛拳,束如鸡爪疼痛,取左右膝骨两旁,各有一个小窝,共四穴,俗谓之鬼眼,各灸三壮。”[3]此即为经外奇穴;又如治癫痫“以两手并两足大拇指,用软绳急缚之,灸三壮,要四处着艾,半在肉,半在甲,要四处尽烧。”[3]此即为经验用穴。

4  疮发是提升艾灸效果的根本

龚氏著作中所录艾灸操作方法丰富,治疗病种广泛,仅《寿世保元》中记载艾灸治疗的病、证就多达 66 种。纵观龚氏艾灸治病,会发现其擅长用艾炷直接灸,且要求灸至“疮发”,即今天所谓的瘢痕灸,认为艾灸发疮是直接灸效果的根本,其《寿世保元》云:“着艾火后,须要疮发,所患即瘥,不得疮发,其疾不愈。”现代医学也证实,瘢痕灸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力,使机体防卫能力增强。除了善用艾炷直接灸外,龚氏还广泛地应用隔物灸,认为隔物灸可以借助它物来扩充艾灸的作用范围,如治疗四肢厥冷真阴证,龚氏即采用了隔姜灸;治疗霍乱,腹中尚温,即用隔盐灸。除常见的隔盐灸、隔姜灸,其还创新性地将藕节、巴豆、芹菜根等作为隔灸材料进行施灸,丰富了隔物灸的内涵和治疗作用。

5 艾灸为主,其它外治法为辅

龚氏善用艾灸治疗疾病,遵循古法而不拘泥古方,常辅于其它外治法,以增强艾灸疗效。如《鲁府禁方》提到龚氏治疗痰厥昏迷,先用皂角、细辛等分为末,用少许吹入鼻内,再行灸法,此即辅于吹鼻法[4];《万病回春》记载,以乳香、没药、桃柳枝、木鳖子、麝香、杏仁及黄丹等药制做成膏药,贴于肚脐上,借助药物辛香温热走窜之药性以代艾灸,此即辅于贴脐法[5];《寿世保元》提到,治鼻血不止,取大纸一张,折叠于多层,用水打湿内层,置顶中用烫斗熨至纸干,立止,此即辅于熨法;《寿世保元》记载,治赤白汗斑,先用针刺,使之血出,再灸侠白穴[3],此即辅于刺络法。

6 未病先防,突出保健灸特色

未病先防的理念,最早见《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大,“治未病”的理念越深入人心。艾灸因取材简单,易于操作,疗效显著,被广泛的应用于养生保健中。龚氏艾灸养生独创脐灸法,在《寿世保元》中记录了其“太乙真人熏脐法”“麝香、龙骨、虎骨、蛇骨、附子、南木香、雄黄、朱砂、乳香、没药、丁香、胡椒、夜明砂、五灵脂、小茴、两头尖、青盐上各等分,共为末,入脐中,用艾灸之”。其认为肚脐乃生命之根蒂,是脏腑与外界联系的纽带,灸之能扶正祛邪,延年益寿。其在《万病回春》亦记载了“熏脐秘方”,以没药、煅鼠粪、青盐、两头尖、川续断、麝香等药共为末入脐艾灸,指出能延缓衰老,培本延年。

7 小结

龚廷贤出生于中医世家,其艾灸学术思想既秉承家学,又传承《内经》等经典古义,还有个人临证经验发挥,对后世影响深远,为艾灸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贡献。其相关著作较多,产出高,流传深远,文献价值大。龚氏艾灸操作注重细节,施灸顺序、艾灸取材均有讲究,其关于艾灸“疮发”的理论,被后人总结发展成了瘢痕灸,至今仍指导着艾灸临床;龚氏将熏脐法应用于养生保健,极具有特色,值得推广;其辨证选穴精简,灵活应用中医外治法,相关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谢强. 源远流长的旴江医学——旴江医学发展探寻[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2)1-3.

[2]万少菊. 龚廷贤主要著作简介 [J]. 江西中医药,1989(5)59-60

[3]龚廷贤. 寿世保元[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51-662.

[4]龚廷贤. 鲁府禁方[M]. 天津: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2014.145.

[5]龚廷贤. 万病回春[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94224-226.

(本文刊于《江西中医药》2020年第12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