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旴江医家  旴江医著  建樟药帮  旴医成就  医案荟萃  旴江文化  他山之石  旴江论坛 
旴江医学文化的现代魅力
2025-02-28 22:14  
  姚书涵1  胡伟菊1  杨静怡2

(1 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 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地域性的中医药文化主要以旴江医学为典型代表,其传播的核心理念深受儒家“三不朽”思想——立德、立功、立言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中,旴江医学文化承载着优秀的核心理念,发扬其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服务保障上的优势,夯实了中医药文化的根基,让中华传统文化有了广阔深远的历史维度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了中医药教育事业更新发展,为更好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开启了广阔空间;提升了中医药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拓宽了中医学的学术视野和思路;更好地将中医药文化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转变成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与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生驱动力,促进江西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江西地域性的中医药文化主要以旴江医学文化影响力最高、最具有代表性。江西医学名家人才辈出、医药产业品牌众多、医疗服务体系较为完善,但是江西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与其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领先地位不相对应。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未能充分对旴江医学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没有将旴江医学中的核心价值观念转化成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总结江西中医药文化在医疗服务和文化振兴中的成功经验,这些都是值得中医药文化工作者认真梳理和深入总结的领域。
▚ 旴江医学文化的核心理念
  当前,在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研究中,“仁、和、精、诚”四个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具体是医心仁、医道和、医术精、医德诚。而本文基于旴江医学有独特的地域理论,其传播的核心理念受到儒家“三不朽”思想——立德、立功、立言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衡量人生意义的标尺,同时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观念。
旴江医学的立德
  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旴江医家重视医德的修养和教育,将“医乃仁术”的理念贯穿于医疗实践之中。妇产科专家陈自明、骨伤专家危亦林,“医林状元”龚廷贤等,均凭借其卓越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树立了后世医家效仿的典范。在历代医学家的著作中,对于医德医风的论述颇为丰富。龚信在其编纂的《古今医鉴》中,对明医与庸医之间的本质区别从道德伦理、专业知识及医疗技术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刻剖析;龚廷贤在其著作《万病回春》中,从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等多个维度,深入论述了医家应秉持的道德核心——“仁”,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医德规范以及医患关系;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指出“医,仁术也”,视病患犹己,爱病人胜过爱自己;李梴在《医学入门》中,专门对学医者的医德教育以及必备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学医者必须拥有仁爱、敬业和廉洁之心,是昌明医德的典范。
旴江医学的立言
  著书立说,推陈出新。旴江医学著作丰富,多达695种,在中医理论和医疗技术上进行创新与发展,提出诸多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与《寿世保元》两书中最早记载了运用汞剂、砷剂治疗梅毒的方法;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在外科固定技术上创新地利用杉木皮衬垫夹敷固定,是如今小夹板固定的渊源;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提出“悬吊复位法”、麻醉法等,开我国骨伤科学之先河。喻嘉言在精气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大气论”“秋燥论”等新理论;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提出了将心细分为血肉构成之心与主宰神明之心两个层面;陈自明提出“男子调其气,女子调其血”等。
旴江医学的立功
  贡献卓越,影响深远。旴江医学临床技术精湛,在临证各科成就斐然,在妇科、外科、骨科、针灸、喉科尤为出众,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医学著作和临床经验。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集宋以前妇科学的研究成果,阐发了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诊疗方法,编写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妇产科专著,对宋代以后妇产科学发展奠定基础;黄宫绣集各家脉学之大成著成《脉理求真》,对脉的病理和病机做了详细的介绍,在临床脉诊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乃中国第一部正骨学专著;其他如喻嘉言的秋燥论、李梴的医学教育等,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旴江医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国内,更远播海外。明代中后期,旴江流域对外的中医药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龚廷贤的医学著作在日本至少被翻印了18次,《万病回春》在江户时期为后世派的临床宝典,被尊奉为经典之作。戴曼公东渡传播旴江龚氏医学,对于日本痘疮疾病的治疗作出重大指导,在当时的日本被视为恩人;李梴的《医学入门》在江户时期至少被翻刻16次,并评价其为“不读《医学入门》不足以为俗医”;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对日本古代正骨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构筑该领域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石之一。旴江医学的海外传播扩大了其影响力,促进了中医学与世界各国医学的交流及合作。
▚ 旴江医学文化的历史价值
  中医药的医学属性、时代属性和文化属性使其在历史长河中历经不断诠释与丰富,进而得以满足社会文化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对旴江医学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服务保障方面的历史价值探究,有助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人才培养
  “师授”和“家传”。在家传上,可考的963位旴江医家中,其中157位医生出自世医之家。秉承家传让医者从小受到言传身教,勤求古训,使得后裔都精于医术。宋代临川席氏家传针灸十二代,在针术上人才辈出,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家族性针灸门派。清江聂氏家族传承医术已达15代,南昌江氏家族则传承14代,清代的谢士骏家族也传承了7代,其三世谢星焕医术高超,被誉为“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明代龚信医门更是祖孙三代都担任宫廷御医,医术高超。
  在师承上,危亦林总结了其师范叔清和前人的经验,撰写了我国最早的喉科专卷,使得旴江喉科的经验得以流传后世。龚廷贤教子孙而且对外授徒,传人数量多达数十人。其传人戴笠和王宁宇更是东渡日本,将龚氏医门的学术传入日本。喻嘉言广收门徒,有徐忠可、程云等数十传人。师授和家传的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研读经典和临床实践中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注重因材施教,通过言传身教、示范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兴趣;传承效果较好,使得中医的核心文化和理论更直接、准确地延续并传递。
文化传承
  “儒医合一”和“医道相通”。旴江医学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离不开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文化传承方式。旴江流域的医家有着“儒医合一”的特点。旴江流域在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医乃仁术”的理念。旴江流域史料记载的名医大多数出自儒门,李梴在“习医规格”中要求学医者必须熟读儒家经典,“旴江八大家”以及万全、王宣、舒诏、张三锡、黎民寿等名家均早年致力于学习儒家经典,博览群书,后深入医学领域悬壶济世,因此,能够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旴江流域不仅重视儒学文化,还是我国道教的诞生地,具有独特的医道相通风格。东汉葛玄在樟树阁皂山创建了道教,传授500多位弟子医术以及中药炮制法,葛洪传承祖辈衣钵,撰写了流传后世的著作,如《肘后备急方》等。道家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理论和辩证思维为旴江医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理论依据和思想来源,促进了旴江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医学的理论框架构成过程中,儒、道两大知识体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旴江医家大多精通儒和道两家文化,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从而能更好地掌握中医学理论和技术,更具有创新发展中医学的潜力。而现代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文化素养以及传统文化的提升,许多医者文化功底不扎实,对中医学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导致近年来中医学在理论创新发展方面停滞不前。旴江医派文化传承上卓越的智慧和远见,对现代医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服务保障
  “深研经典”和“博采众长”。旴江医家精通经典、博采众长、全科发展的特点,拓宽了中医学的学术视野和思路,给中医药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方向。龚信言“医称多术”,李梴言“如欲专小科,则亦不可不读大科,欲专外科,亦不可不读内科”。中医学的临床特征体现在全科发展上,全面掌握各科的辩证和原则,才能融会贯通,进而精于某一科。例如,危亦林一生勤学好问,不仅继承了家族医学,还四处拜师求学,在广泛学习内外妇儿科的基础上,开创了全新的骨科技术;龚廷贤自幼接受家庭熏陶,广泛研读历代医书,贯通医理。他精通内外妇儿、眼喉各科,博采众长,融合百家之法,擅长辨证施药,在针灸推拿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旴江医学在各科领域的发展全面而深入,覆盖了广泛的医疗领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理论,使得旴江医学在传承中以全面性的医疗服务为当时的人民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医疗选择,也为解决复杂医疗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满足了人民在不同健康需求下的多样化选择。
▚ 旴江医学文化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和江西强省战略的全面推进,我们需要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旴江医学作为一种集道德修养、文化传承以及社会贡献和影响于一体的价值文化,能够满足人民对教育事业、精神文化和医疗服务的现实需求,其自我发展的文化主体性特质,赋予了其具有面对时代变迁、不断开创新格局的创新精神与当代价值。
更新教育理念
  旴江医学作为一种有生命的思想文化,虽然深深根植于特定的时代,但也必然会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生命力。旴江医学流派的医家们自古以来以立德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素,将医德视为医术的灵魂。他们强调医者需具备仁心仁术,做到以人为本。其中,“人”指患者,即是将患者放在首位,爱病人胜爱自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医患两者都处于复杂的社会网络之中,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这促使对医者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能成为僵化的教条。在现代医学教育理念中,旴江医学着眼于实际的人才培养需求,把以人为本中“人”的内涵深化至中医人才培养层面,以中医人才所处的现实社会为立足点,致力于培养具有医德修养和医技精湛的中医人才。其旴江医学的特点,直接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型,使其能够随着所处社会的现实条件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同时以一种前瞻性的姿态面向未来,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有效融入传统中医药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中医文化素质和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当前亟须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培养中医人才的过程中,一是要发挥旴江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传授医学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将“医乃仁术”的理念贯穿于医疗实践之中,将医德修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而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医学人才。二是传承创新“师承、家传”等医学传承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在师承教育模式上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医学教育规律,便是在教育理念上的创新和探索。三是提高宣传普及教育,将旴江医学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并将旴江医学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学术精神引进课堂,鼓励教育者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融合地方医学文化、跨学科教育,推动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解决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窄、对中医学理解不够深等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夯实文化根基
  旴江医学有着广阔深远的历史维度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夯实文化根基的过程中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和原创性的源泉何在?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中医药文化,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旴江医学作为中国地方医学的杰出代表,起源于西汉,兴起于唐朝,在宋元两代因尊儒重医得以发展,延续至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体系。我们以旴江医学为历史脉络,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与价值,深刻阐释其中蕴含的精髓要义,定能夯实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一是深入旴江医学的阐释研究,以增进对旴江医学本身的准确理解和认知。在探讨其社会功能层面时,应聚焦于旴江医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功能与效用,致力于将旴江医学从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探讨其思想观念层面时,对旴江医学以“三不巧”作为核心价值进行当代阐释,将旴江医学与现实紧密联系。二是实施对旴江医学的保护研究工程。加强对中医药的保护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首要工作。开展对旴江医学历史典籍、名方的抢救性保护研究工作,续存江西中医药文化发展史。着力推进旴江名老中医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中药炮制方法的活态传承,强调人才是技艺传承的逻辑起点。三是增设旴江医学相关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在确立“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项目(旴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基础上建立创新平台,推动产学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传统旴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点,科学研究验证其疗效,为传统医学注入新的活力。
完善医疗体系
  在当代,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精神文化进步相匹配的医疗机制体系,是科学有效地推进旴江医学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医学领域,西医以其科学的理论体系和高效的治疗手段,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开始寻求更多元化的医疗选择,以解决复杂多变的健康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旴江医学凭借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逐渐在西医主导的医疗体系中崭露头角,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治疗选择与健康保障,使医疗服务体系更为完善。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的指示,全方位护佑人民的健康。具体而言,要制定旴江医学发展的长期规划,加强对旴江医学的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加强对优势病种诊疗的学术凝练和经验推广,充分发挥旴江医学在治未病、重大疾病及康复训练中的作用。同时,修订和完善与江西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推动全国卫生事业的改革创新,构建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二是为传统中医药文化赋能,实现“中医药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我们应发挥旴江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在持续的创新探索中明确自身在医疗领域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推动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并以原创性特色思维引领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浪潮,实现医疗业和文化的良性互动,优化和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其在医疗业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旴江医学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同时还发挥了鲜活的当代价值。我们应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切实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通过借鉴旴江医家留下的文化著作和成果,努力提炼旴江医学的精神标识、深入挖掘旴江医学的内在精髓、不断丰富旴江医学的时代阐释,并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旴江医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其与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将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画卷奠定文化根基和群众基础,助力江西省实现中医药强省战略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添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文刊于《文化产业》2025年第1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