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旴江医家  旴江医著  建樟药帮  旴医成就  医案荟萃  旴江文化  他山之石  旴江论坛 
论江西旴江流域是我国喉科的最早发祥地
2014-01-11 12:54  

谢强   周蓝飞   周思平 

    摘要:文中从有关古代喉科发祥的报告、古代喉科演变过程、江西旴江流域出现最早喉科医生及医籍喉科专卷的记载、江西旴江流域开临床授徒传承学术之先河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从元代始,我国医学分科已经有了独立的喉科,在江西的旴江流域出现了最早的喉科医生范淑清、危亦林,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医籍中有了喉科专篇;至此,旴江喉科已经瓜熟蒂落;这为喉科传播、发展、兴盛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元代,旴江流域已经成为我国喉科的孕育、兴起和发展的摇篮,对我国喉科的发展、兴盛、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清代著名新安郑氏喉科曾受业于旴江南丰喉科名医黄明生,由此专业喉科,相传至今已历十二代;又如湖南张氏喉科曾受业于旴江豫章喉科名医周纪秋,因此专业喉科,相传至今已历七代。四川的清末喉科名医熊吉之,祖籍南昌,相传至今已数代。因此,江西旴江流域是我国喉科最早的发祥地。

    关键词:旴江医学;中医喉科;发祥地;范淑清;危亦林;中医学术史

    喉科,系指治疗咽喉、口齿病的专科,又叫咽喉科、咽喉口齿科[1]。大多学者认为,喉科兴起于清代;也有学者认为兴起于明代,因为《口齿类要》的作者薛己也可为喉科医家。其实,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元代时期,医学分科中已经有了喉科,临床上已经有了喉科医家,医籍中已经有了喉科专卷。至此,我国喉科方兴起、繁盛。但是,喉科究竟在哪里兴起?最早的发祥地在哪里?因此,兹探讨于下。

    一、有关古代喉科发祥的报告

    干祖望[2] 《江苏是中医喉科的发祥地》记载:自明迄民国,江苏有喉科医家二十余人人及出版喉科专著二十五种。“清·乾隆十六年(1751)版《无锡县志·方伎》中竟有喉科医生的传略,谓:‘尤仲仁,字依之,以喉医名。……’无锡喉科名医尤仲仁事实上是祖传的第三代,往下传到200年后的接班人尤存隐,依然盛誉不衰……再以喉科专业文献来说,江苏人著作最多,而且都是名著,如:《口齿类要》1卷,成书于1528年。作者薛己(1487~1559),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人。……总之,江苏的喉科,具备了四个重点:(1)历史的悠久(明代已出名医);(2)神秘的吹药(尤氏一派的外用药);(3)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处方服药的一派);(4)特殊的抢救技术(擎拿)。处处领先于全国,称为喉科发祥地,其谁曰不宜。” 据此可知,在明代江苏已经出现了喉科医家;确实,江苏的喉科医生及医籍众多,处处领先于全国,应该誉为“喉科发祥地”。

    郑日新[3]《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记载:新安郑氏喉科是中医喉科3大流派之一。自郑于丰、郑于蕃创“南园喉科”和“西园喉科”,从此闻名于世,相传至今已历十二代;又尤以南园郑于丰之子郑梅涧继承家传衣钵,著《重楼玉玥》,郑梅涧长子郑承瀚又创制治疗白喉名方“养阴清肺汤”,开创了喉科学上的“养阴清润派”,后世喉科多宗郑氏之说,久负盛名。“近年国家出版的《中医大辞典》收载了郑梅涧等8位郑氏喉科医家。”又“据考证,清代新安14部喉科专著之中,仅郑氏两家就占到8部,足见其影响。”据此可知,安徽新安的喉科繁盛,对我国喉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安徽新安亦可誉为“喉科发祥地”。

    二、古代喉科演变过程

    喉科,在我国古代医学分科中出现较晚,咽喉疾病大多由内科、外科等治疗;医籍中仅见咽喉病症,未有“喉科”或“咽喉科”,少了“科”字,即没有独立形成专科。秦汉时期,医学分九科,无喉科分科;唐代时期,医学分五科,亦无喉科分科;宋代时期,医学分九科,其中有口齿兼咽喉科;元代时期,医学分十三科,口齿科与咽喉科各自成科。至此,喉科才独立成科,临床出现了专事喉科的医生,医籍中方见以咽喉科设专卷论述,喉科方由此兴起、繁盛。

    三、江西旴江流域出现最早喉科医生及医籍喉科专卷的记载

    江西旴江流域,古往今来,医学繁盛,医家林立,流派纷呈,形成了一支独秀的地方医学群体——旴江医学,成为江西医学兴盛的标志,影响深远,流传海内外。自元代始,旴江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临床喉科和喉科医生[4]。根据《江西通史·元代卷》[5]记载:元代,著名旴江医学家危亦林,不仅精通骨伤科,而且“危亦林……跟随南丰江东山习疮肿科,从临川范淑清习咽喉口齿科,后出任南丰州医学教授。”元代《世医得效方·江西官医提举司牒太医院书》[6]记载:“亦林复进传本州斤竹江东山疮肿科,临川范淑清咽喉齿科”并且《中医大辞典·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1]亦指出:“元代分十三科,……元代《世医得效方》卷十七便设有口齿兼咽喉科”。据此,可以肯定,在元代旴江流域的临川和南丰已经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专事喉科的临床医生——范淑清,并且范淑清已经有了传人危亦林;这是我国至今从事喉科专科临床医生的最早的确切文献记载,而不是传说和揣测。此外,危亦林所撰《世医得效方》是由元政府太医院批准刊行的医籍,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6]中首设了口齿兼咽喉科专卷,以专科名之,而不是以病症名之。可见,范淑清的徒弟危亦林不仅能从事喉科临床实践,而且又将老师及前人的喉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归纳,著书立说,传播于世。危亦林,对喉病的治疗,首论针治,次论药治,针药结合,重视针灸以及咽喉口腔的局部针刺(喉针)、用药(喉药)或小竹管吹药(喉枪)等特色治疗,实为中医喉科和旴江医学喉科“喉针”流派以及喉针、喉药、喉枪之肇始,受到后世的推崇和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国医学史》[7]指出:元代“这阶段,影响较大的个人著作是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危亦林(1277-1347),元代江西南丰人,因家世业医,积数代经验,经十余年的认真总结,著成此书,并于1345年刊行。……它不仅是历代医籍中的重要著作,而且还有史料价值。”后世喉科医家,多遵其法重针治,如明代薛己《口齿类要》,清代的张宗良《喉科指掌》、郑梅涧《重楼玉玥》、金德鉴《焦氏喉科枕秘》、李纪方《白喉全生集》、破头黄真人《喉科秘诀》、吴氏与张宗良《咽喉秘集》、封一愚《咽喉秘传》、夏云《疫喉浅论》等。危北海[8]赞誉:“元代著名医学家危亦林(1277-1347),字达斋,江西南丰人,出生于世医之家。……精通各科,尤擅疮肿科和咽喉口腔科……在喉科方面,创造了不少外用有效方剂。例如用于口内灌漱的破毒方以治疗双蛾风;用一竹管吹人喉中的雄黄散以治疗缠喉风;用于口内噙化的开喉关(药末)以润喉开闭。在治疗喉风一证中,既提出了一系列理法俱全的内服方药,又注重针药兼施,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针灸治法,列举了具体的穴位,说明了施术的手法,确乎是经验之谈。在整个喉病的治疗中,都体现出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精神,就仅一种病证的治疗而言,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也是多法并用,内外同治具有一定的独特风格。”可知,江西旴江喉科医生范淑清、危亦林以及《世医得效方》中首设的口齿兼咽喉科专卷的出现,对后世喉科的发展、兴盛、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江西旴江流域开临床授徒传承之先河

    学科的发展和兴盛,与学术传承有着极大的关系。旴江医家喉科名医范淑清,专事临床喉科,注重传承,收危亦林为徒,传承喉科学术及医技,使之流传后世。危亦林,师承名医范淑清后,又出任南丰州医学教授,及时总结老师及前人有关咽喉口齿病的理论和经验,撰著《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实为指导喉科临床辨证论治的“临证指南”,使范淑清老师以及前人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得于传授、传播,发扬光大。自元代迄民国旴江医家以喉科[4]或治喉症闻名的有范淑清、危亦林、李梴、龚信、龚廷贤、龚居中、聂尚恒、聂杏园、李铎、谢星焕、范云溪、李文谟、包钧台、徐佩庭、徐少廷、张尘生、谢用章、张如鳌、黄明生、周纪秋、刘式宋、隋志先、吴志卿、李祥麟、周联辉、刘久和、刘孔书、刘茂林、刘茂兰、刘范卿、刘文江、谢灵孙、赵稻村、龚应耀、董演四、周士燮、魏显杨、魏荷生、严式祖、严绳祖、严振声、熊吉之、熊雨田、王士清、吴明仙、李元馨、章绍方、封九余、杨满金、唐于梅、程浩元、吴其昌、张慧玲等五十余人,这对旴江喉科的流传以及我国喉科的发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譬如,明代,聂尚恒、聂杏园[9]父子,精儿、妇、喉科,聂杏园撰《咽喉说》。清代,张尘生[10],精针灸、外、眼、喉科,擅按、抚、毒、熨、针、割等外治法,康乾时期撰有《论喉科三十六种》;其子如鳌世其业,人尝称之。南丰名医黄明生[3,11],擅用针灸,治验如神,活人甚多,撰有《喉风三十六种》。新安喉科名家《重楼玉钥》作者郑梅涧的父亲郑于丰、叔父郑于蕃[3],曾共同受业于旴江南丰喉科名医黄明生,郑氏兄弟得其秘传而专业喉科。据《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3]记载:“清代康乾时期,郑于丰(1692-1767年)与其弟郑于蕃(1694-1765年)共同受业于江西南丰名医黄明生。黄明生精于喉科,擅用针灸,疗效甚佳,郑氏兄弟得其秘传而专业喉科。康熙六十年(1721),兄弟分居,郑于丰居南园,世人称之为‘南园喉科’;郑于蕃居西园,世人称之为‘西园喉科’。从此闻名于世,又尤以南园郑于丰之子郑宏纲即郑梅涧(1727-1787年)继承家传衣钵,擅长用汤药和针灸治疗咽喉疾病,著《重楼玉玥》,开创了喉科学上的‘养阴清润派’。郑梅涧长子郑承瀚(1746-1813年)又创制‘养阴清肺汤’,对治疗当时流行的白喉病有奇效,比1901年西方获得首次医学和生理学奖的德国学者冯贝林发明抗毒血清治疗白喉病早100年……相传至今已历十二代。”《重楼玉钥续编》[11]记载:黄明生在南丰“年近六旬时,果无嗣而殁。仰山公(郑于蕃)携遗像一帧而归(安徽歙县老家),供奉于书室中,由是数十年来,活人甚广。”此外,《重楼玉玥》研究专家郭君双[12]认为:“《重楼玉玥》……该书卷上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黄明生传授的古本‘喉风三十六种秘书’;二是郑梅涧的经验,如‘梅涧医语’;三是郑承瀚与同里医生方成培整理后附入的内容。” 旴江豫章喉科名医周纪秋,世业喉科,擅用针、药治喉病,曾收张龙升为徒,传旴江喉科,至此张氏喉科流传七世,有江西新余张氏喉科和萍乡张氏喉科及湖南醴陵张氏喉科闻世。享誉四川的清末喉科名医熊吉之,祖籍南昌,其子熊雨田继承家学,精内、喉科及针灸,为重庆名医。可见,江西旴江喉科对我国喉科的影响和发展至为深远。

    鉴于上述,元代,我国医学分科已经有了独立的喉科,江西旴江流域有了专业喉科的临床医生范淑清、危亦林,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医籍中有了喉科专篇;至此,旴江喉科已经瓜熟蒂落;这为喉科传播、发展、兴盛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元代,旴江流域,已经成为我国喉科的孕育、兴起和发展的摇篮。因此,江西旴江流域是我国喉科最早的发祥地。

参考文献

    [1]《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医大辞典·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9,155-156,234

    [2]干祖望. 江苏是中医喉科的发祥地[J].江苏中医,1999,20(2):38-39

    [3]郑日新.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3,25(前言),1(绪论)

    [4]谢强,魏小明.我国最早的喉科医生——旴江医家范淑清、危亦林考[J].江西中医药,2012,43(11):10-12

    [5]吴小红.江西通史·元代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270

    [6]危亦林.世医得效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562-580

    [7]北京中医学院.中国医学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33

    [8]危北海.危亦林与《世医得效方》[J].江苏中医杂志,1982,(2):46-47

    [9]柳培元.清江县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57,530

    [10]建昌府志.六十四卷 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11]郑承瀚.重楼玉钥续编(三三医书·第三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760

    [12]郑梅涧(郭君双整理).重楼玉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