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 周思平 黄冰林
摘要:通过对旴江流域考证,认为旴江发源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贯抚州市,最终汇入南昌的赣江和东鄱阳湖处,通长江达东海。旴江流域与22个县市有关,其干、支流遍及18个县市。但是,旴江干、支流主要涉及广昌、南丰、南城、黎川、资溪、金溪、乐安、宜黄、崇仁、抚州、东乡、丰城、樟树、进贤、南昌(县、市)、新建等16个县市。因此,这16个县市就是旴江医学分布之地域。此外,旴江属鄱阳湖水系,经南昌汇入赣江和东鄱阳湖,所以南昌市所辖的安义及滨临东鄱阳湖区域的余干、永修、都昌、波阳等5个县与旴江紧密相系;根据地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之内涵,因此,这5个县应属 “泛旴江”区域。旴江医学,伴随着旴江流域,兴起和繁盛于抚州市区域,发展于南昌市区域。
关键词:江西省;旴江;抚河;流域;地域;旴江医学;中医学;地方流派
旴江医学,分布于江西省旴江(今名抚河)流域,古往今来,名医代出,医著宏富,医学繁盛,形成了一支独秀的地方医学群体,成为江西医学兴盛的标志,影响深远,流传海内外。自1988年著名医史学家杨卓寅[1]教授提出“旴江医学”之后,学者们对旴江医学的整理研究颇为兴盛,至今发表论著200余篇(部),但大多是涉及对医家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研究,而对旴江流域及旴江医学地域分布进行系统的研究阙如。为此,笔者以《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江西省自然地理志》、《中国历史地图集》、《江西省水利志》、《江西省地图册》等文献[2-8],对旴江流域及旴江医学地域分布略作考证。
一、旴江古今名
《中国历史地名辞典》[2]载:“旴江,又名汝水、旴水、武阳水、建昌水、临川江、抚河”。《江西省自然地理志》[3]载:旴江“古名汝水,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抚州后遂称抚河”。旴江,在源头所出的广昌县名旴江,至上游的南丰县和南城县名盱江,盱江出南城县以下始名抚河,乃至中、下游皆名抚河[3]。
旴江和盱江,本名旴水,后为盱水,明代称江,但常旴、盱混用,或因地而异。广昌县作旴江,南丰县和南城县作盱江。明正德《建昌府志》载:“……城外东南与黎水合为大江,清明可见,故名旴江。盱,大也,江面自南丰后逐渐宽阔,故名(盱江)。”清同治的《广昌府志》又载:“广昌,旴水发源之处也……《说文》曰,日始出为旴,旦气清明之意也。”可见,广昌称旴水是取水气清明之义;南丰和南城称盱江是取江水宽阔之义,都有道理[3]。
二、旴江流域
流域,是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干流的流域,是由所属各级支流的流域所组成;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
旴江,源远流长,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主要河流之一,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水系丰富,始于抚州市,涉及樟树市和丰城市(宜春市所辖),终于南昌市及余干县(上饶市所辖)的东鄱阳湖处。历史上,旴江有时与信江(上饶市余干县处)的支流沟通[3-7]。
一般认为,旴江至盱江为上游,抚河为中、下游;旴江流域水系,河长30公里以上的干、支流有30余条,30公里以下的支流无数;干流总长349公里,流域面积17186平方公里。
(一)源头
旴江干流,发源于武夷山脉西麓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血木岭灵华峰东侧的里木庄山谷,此处位于广昌县和赣州市石城县、宁都县之三县交界,自南北流,汇集五条小支流,过驿前镇姚西村之后,形成龙井河,成为旴江的源头。旴江,以龙井河—驿前港—旴江—盱江为源河,是赣抚平原的重要水源地[3,7]。
(二)上游
旴江,自广昌县至南城县城之间为上游,河长158公里,河宽约200—400米,干、支流遍及广昌县、南丰县、南城县、黎川县、资溪县、福建省光泽县等。在广昌县名旴江,南丰县和南城县名盱江。
旴江源头龙井河,从血木岭流经驿前镇称驿前港,经赤水镇与塘坊河(源出广昌县武夷山西麓牛牯崠)汇合,始称旴江。
旴江干流,过广昌县城,至巴口纳尖峰港(源出广昌县打鼓寨);至棋盘潭,纳头陂港(源出广昌县秀岭);至中坊桥,纳长桥水(源出武夷山西侧广昌县凉伞崠);至长生桥,纳洽港水(源出广昌县翠雷山);过甘竹,纳洽村水(源出南丰县军峰山南侧),遂进入南丰县。旴江,进入南丰县境内后称盱江。
盱江干流,进入南丰县至白舍纳密港水(源出南丰县军峰山南侧);至章坑,纳石咀水(源出南丰县溪岭);至石壁头,纳九剧水(源出南丰县罕坛);过南丰县城,至杨家港洽湾,纳沧浪水(源出南丰县鸡公山);至田螺石,纳上唐水(源出南丰县千头峰),进入南城县。
盱江干流,进入南城县境内纳黎滩河。黎滩河,源出黎川县黄土关,于下游纳茶亭水、桐埠水、竺油水、龙安河、下村水。茶亭水,源出福建省光泽县南山西麓,经暖水入江西省境,过黎川县入黎滩河。桐埠水,源出资溪县演坪,至黎川县入黎滩河。竺油水,源出南城县桃木坞。龙安河,源出闽赣边境黎川县牛寨北坡上堡,至宋家洲纳下村水;下村水,源出黎川县张家。
盱江干流,过南城县城至万年桥,即进入中游,名抚河[3-7]。
(三)中游
抚河,自南城县万年桥至抚州市城区为中游,河长77公里,河谷渐宽,河宽400—600米,干、支流遍及资溪县、金溪县、乐安县、宜黄县、崇仁县、临川区、抚州市、东乡县等。
抚河干流,自南城县流经金溪县里詹,纳入汝水(源出资溪县大旭山北麓石峡河);至金溪县,纳金溪水(源出金溪县城东清华庵);至临川区,纳梦港水(源出临川区雷公岭南坑);出抚州市城区以下7公里许,于临水口纳临水。
临水,亦名临川,源出乐安县大盆山,由崇仁水与宜黄水二源流会合而成。崇仁水,源出乐安县,由相水与西宁水于崇仁县城以上汇合形成;西宁水,源出乐安县大盆山,流经崇仁县;相水,源出乐安县鸭公嶂东麓,经崇仁县与西宁水相会,过崇仁县纳孤岭水;孤岭水,源出崇仁县南大坑岭北侧,至西廨渡与宜黄水相合。宜黄水,源出宜黄县西华山,由宜水与黄水于宜黄县城会合后称宜黄水;黄水,源出宜黄县西华山,至鱼山纳黄陂水;黄陂水,源出宜黄县大龙山,于二都纳兰水;兰水,源出宜黄县洪岭,至宜黄县城纳宜水;宜水,源出宜黄县西华山。宜黄水,于卢家纳黎溪;黎溪,源出宜黄县芙蓉山;至上顿渡后与崇仁水会合,会合后称临水,于临水口注入抚河。
抚河干流,过抚州市临水口后为下游[3-7]。
(四)下游
抚河,过抚州市临水口后直至赣江及东鄱阳湖为下游。河长114公里,河宽增大,最宽可达900米,干、支流遍及进贤县、丰城市、樟树市、南昌县、新建县、南昌市、上饶市余干县等。
抚河干流,过抚州市临水口,于云山纳云山河(源出金溪县秀谷镇附近的金窟山,过临川区入东乡县纳东乡水,再流转入临川区注入抚河);至云山寺西,纳东乡水(源出金溪县金钱岭,至东乡县城,纳北港水;北港水,源出东乡县雄岚峰);进入进贤县及丰城市,在丰城市王家洲以下,分支甚多,旋合旋分,沿丰城市、南昌县边界西流,于丰城市境内纳源自樟树市的清丰山溪[3,7-8]。
清丰山溪流域,属于赣抚平原范围,因为位于清江县(今樟树市)和丰城市范围内,故称清丰山溪。它主要由发源于樟树市境内的玉华山芗水形成源河;芗水(又名芗溪,芗溪河),向北穿越樟树市东部到丰城市的黄墓圩后形成清丰山溪,流经南昌县注入抚河。历史上,抚河下游分支较多,过丰城市王家洲后,一部分水西行,沿丰城市、南昌县边界与丰城市境内的清丰山溪水流相串通,经南昌市城区桃花村、抚河桥下、滕王阁畔,注入赣江,与南昌市的新建县隔江相系,汇入东鄱阳湖 [3,7-8]。
抚河干流,过丰城市王家洲后,分汊甚多,分别经南昌县、新建县、南昌市汇入赣江及东鄱阳湖,主要有东、西两支。清代穆彰阿、潘锡恩等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南昌府》[9]记载:“武阳水在南昌县东,自抚州府临川县流入;又在北经新建县界入东鄱湖,亦名抚河,即古盱水也。汉书地理志:南城县旴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汉(今赣江)。”
西支,是抚河下游的主支,经进贤县温家圳和南昌县的武阳、泾口、新联,经金溪湖入余干县,汇入东鄱阳湖[8];历史上抚河自北宋时期就流经余干县,曾多次与余干县的河道相通,如曾与北宋时期的余干水、南宋时期的余干溪、清时期的锦江、现今的信江的分支相通。余干水、余干溪、锦江为现今信江的古名或支流名[3-6,8]。
此外,西支又在南昌县三江镇和向塘镇再分出两小支,并北流经南昌县和南昌市,分别经南昌市城区桃花村、抚河桥下、滕王阁畔和东北部的塘山汇入赣江,与南昌市的新建县隔江相系,而赣江亦汇入东鄱阳湖[3]。
1958年整治赣抚平原水利工程时,在丰城市王家洲箭江口建闸控制进入南昌市的支流,并将抚河主支改道,缩短抚河水道50公里。
东支,沿进贤县与南昌县的县界向北,至进贤县架桥西边之后,再向北折回南昌县,注入鄱阳湖南部的卫星湖——青岚湖,汇入东鄱阳湖。
东鄱阳湖,滨临的县市有南昌市、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县、永修县、余干县、都昌县、鄱阳县。鄱阳湖湖体,通常以都昌县与永修县吴城之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阳湖;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阳湖[3-8]。
三、旴江医学地域分布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也叫区域。其内涵包括:地域具有一定的界限;地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地域之间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地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地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地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地区。
旴江医学地域范畴,应该是指分布在旴江流域的干、支流所涉及的区域;地域分布的划定,还应该考虑其地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经考证,可知,旴江流域的干、支流遍及抚州市下辖的广昌县、南丰县、南城县、黎川县、资溪县、金溪县、乐安县、宜黄县、崇仁县、抚州市区(临川区)、东乡县,宜春市下辖的丰城市、樟树市,南昌市下辖的进贤县、南昌县、南昌市区、新建县,上饶市下辖的余干县等18个县市。旴江,因为进南昌入赣江和东鄱阳湖,所以与南昌市所辖的安义及滨临东鄱阳湖区域的余干、永修、都昌、波阳等县亦密切相系。可见,旴江流域与22个县市有关,其干、支流遍及18个县市。但是,旴江仅是有时涉及余干县;而古代南昌府治所在南昌县,实为一地。因此,旴江的干、支流,主要涉及广昌、南丰、南城、黎川、资溪、金溪、乐安、宜黄、崇仁、抚州、东乡、丰城、樟树、进贤、南昌、新建等16个县市。所以,这16个县市就是旴江医学分布之地域。
此外,旴江属鄱阳湖水系,最终经南昌汇入赣江及东鄱阳湖区域,所以南昌市所辖的安义及滨临东鄱阳湖区域的余干、永修、都昌、波阳等5个县与旴江紧密相系,是旴江通达八方的枢要;并且,五县与旴江遥相对望紧系南昌市,近在咫尺,车船旅程仅在半小时左右。譬如,永修县,位于赣江和东、西鄱阳湖交会处,古时多次为南昌下辖,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自古系江西省南北通衢之要道,有“洪都(今南昌)门户”之称,是南昌的后花园,具有承东启西、接南引北的区位优势;它下辖的吴城镇(江西四大名镇之一),为江西水运枢纽和商品贸易集散的辐射之地,经此入西鄱阳湖而直通长江达东海,素有“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尽的汉口”之美誉,对旴江的医药与外境的交往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地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之内涵,旴江(抚河)直接汇入赣江及东鄱阳湖,旴江流域地区与滨临赣江及东鄱阳湖的五县在政治、经济、文化、医学方面均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所以这四县与旴江(抚河)和旴江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这5个县与旴江(抚河)和旴江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视为 “泛旴江”区域,亦可属于旴江医学地域分布范畴。
历史上,旴江医学伴随着旴江流域,兴起和繁盛于抚州市区域,发展至南昌市区域以及宜春市和滨临东鄱阳湖区域的部分县市,并且影响周边的赣江流域、泛鄱阳湖区域、长江流域以及海内外。旴江医药学家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流传后世,对我国及世界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譬如,元代南丰著名的骨伤科、喉科[10]名医危亦林以及明代金溪太医院御医龚廷贤,他们的学术思想流传海内外,所撰的《世医得效方》、《鲁府禁方》、《万病回春》、《医学入门万病衡要》等医籍,古时已传入日本、朝鲜、美国。又如,旴江药业的建昌(今南城县)帮、樟树帮成为我国南方古药帮和中药炮制的两大重要流派,自古以“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到建昌不行”闻名于世,其独特的中药炮制技术远传赣、闽、广、沪及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等。
参考文献
[1]杨卓寅.地灵人杰的“旴江医学”[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88,1(1):53-55
[2]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名辞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407
[3]杨巧言.江西省自然地理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42,94-95,97,282
[4]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26,59-61
[5]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时期[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30-31,64-65
[6]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时期[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33-34
[7]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志[M].南昌:江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5-149
[8]高振华.江西省地图册[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12:14-23,48-49,138-141,150-165,180-181
[9]穆彰阿,潘锡恩等纂修(清).大清一统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15
[10]谢强,魏小明.我国最早的喉科医生——旴江医家范淑清、危亦林考[J].江西中医药,2012,43(11):10-12
(本文刊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根据新近考证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