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旴江医家  旴江医著  建樟药帮  旴医成就  医案荟萃  旴江文化  他山之石  旴江论坛 
旴江医学史考——(明代•上)
2017-11-15 11:47  

                                      谢强

(1 江西中医药大学旴江医学研究会 南昌330006;2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南昌 330006;

3 江西省中医院 南昌 330006)

摘要:旴江医学,分布于江西旴江(抚河)流域16个县市,从西汉迄民国有医家1200余人、医籍700余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经考证,旴江医学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南北朝隋唐五代、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因政治中心南移而繁盛于明清、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当代政府重视而传扬于寰宇。明代,随着我国政治中心的南移,旴江流域经济和文化更趋繁盛,医学群体更加蓬勃壮大,尤其以南昌、南城等王府等所在地和临川、金溪、清江等文化和经济发达地更为突出,名医云集,著述丰富,计有重医藩王朱权和朱祐槟、儒医相通大家汤显祖、医学教育家李梴、御医世家龚信、医林状元龚廷贤、医国神针胡朝凤等医家188人,撰《医学入门》《寿世保元》《万病回春》《红炉点雪》《外科活人定本》《内府秘传经验女科》《活幼心法》《秘授眼科百效全书》《咽喉说》《神应经》等医籍186种,代有传承,流传域外,促进了旴江医学的繁盛。

关键词:旴江医学;旴江;抚河;中国医学史;中医学术流派;江西地方医学史;地域医学;明代

*基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传统知识与技术示范研究(20150700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1〕41号;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计划重点课题——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研究(2013Z002);江西中医药大学科研计划重点项目——旴江医学历代医家研究(2013ZR0019)


旴江医学,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著名四大地方医学群体(旴江医学、孟河医学、新安医学、岭南医学)中起源较早的医学群体,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据考证,旴江医学分布于旴江流域16个市县[1-4],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南北朝隋唐五代、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因政治中心南移而繁盛于明清、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当代政府重视而传扬于寰宇[5-9]。旴江流域,从西汉迄民国有医家1200余人、医籍700余种,名医代出,传承至今。在此,笔者以《江西省志》《江西通史》和江西市、县地方志以及《旴江医学发展纪年》《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略考》等文献为主[11-20],对明代旴江医学史略考于下。

明代,旴江流域受到政府的空前重视,首设了建昌府(治所南城县)、抚州府(又名临川府,治所临川县)、临江府(治所清江县)、南昌府(治所南昌县)等四府,明太祖朱元璋将子孙封藩于此,诸藩王和郡王分布流域各地,由此旴江流域成为江西的政治中心。政治的强大,促进了经济、文化及医药的兴盛,尤其是文化、戏曲、药业和印书业的发达以及诸藩王和郡王皆重视医学,故而加速了旴江医学的蓬勃发展。此时期,旴江流域翘楚辈出,有名医188人、医籍186种,学说纷呈,发明创新,特色鲜明,引领学术,名扬寰宇。由此,旴江医学进入繁盛时期。

1 流域内医家群体分布状况

旴江医学,分布于江西旴江流域,流域面积达近2万平方公里。旴江(抚河),发源于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血木岭灵华峰东侧的里木庄山谷,出广昌县,沿途汇纳各级支流而形成浩荡干流。旴江出广昌县后汇纳来自南丰县的密港水、南城县的竺油水、黎川县的黎滩河、资溪县的桐埠水、金溪县的金溪水、乐安县的西宁水、宜黄县的宜黄水、崇仁县的崇仁水、临川县(抚州市)的临水、东乡县的东乡水、清江县(樟树市)和丰城县(市)的清丰山溪,经进贤县、新建县、南昌县(南昌市)入赣江和鄱阳湖[1]。可见,旴江涉及16个县市,因此旴江医学即分布于旴江流域涉及的16个县市[3]

随着我国政治中心的南移,旴江流域经济和文化更趋繁盛,医学群体更加蓬勃壮大,尤其以南昌、南城等王府所在地及临川、金溪、清江等经济和文化发达地更为突出,名医云集,著述丰富。

1.1 广昌县有医家2人,医籍1种[10]。揭暄(1613-1695),少时有奇才,为县学诸生时即于诸子、诗赋、数术、天文、军事、岐黄等无所不究,以儒通医,因匡国无望故潜心治学,著述丰富,其中多有涉及丹药和方术等养性、修身及却病之书如《道书》。罗棨明末清初人,出生于儒门,自幼苦读,16岁为贡生,于六经诸子百家靡不贯究,熟谙岐黄,以儒通医,以育英才为己任,曾出任庐山白鹿洞书院山长。

1.2南丰县有医家6人,医籍6种[3,11-16]。谢廷高(?-?),精医术,曾游西湖,遇异人授以海上方,悬壶于市,擅临床诸科,精骨伤,为人治病甚效,人称“接骨谢仙人”。李梴(?-?),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儒医;初因病而隐居习医,后常行医于江西和福建等地,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擅内外诸科,精针灸,善治喉病,撰《医学入门》《习医规格》《本草》。谭浚(?-?),以儒通医,隐于医,潜心著述,撰《医宗》。刘廷点(?-?),撰《脉症约解》。李熙(?-?),业医,撰《瘢瘕集》。邓观(?-?),明末清初人,弃儒从医,贯通易经,精于医学,撰《济生易简》,年九十无疾而终。

1.3南城县(建昌府)有医家18人,医籍15种[3,12-19]。陈善道(?-?),世医,精医术,旅居福建将乐县,习举子业,以技事亲,儒医相通。赵瑄(?-?),太医院御医,察脉断证皆应手,发药无少疑滞多奇中,负疴求疗者云集,不问贵贱皆竭力应之,不计报酬。程式(?-?),以医著名,诊治多神效,深究《素问》《难经》《脉诀》及金元四大家之书,撰《脉症约解》《程氏医彀》。樊胡(?-?),益王府良医正,方脉神异,四方竞迎,能急人之急,不避昏暮,人称儒医。王杏林(?-?),精医,有秘方传世。王云泉(?-?),名医王杏林之子,精医术。王文谟(?-?),名医王云泉之子,将家传方、己之效方及民间验方汇集,撰《医学钩玄》《济世碎金方》《秘传神仙巧术各色奇方》《幽谷回春》。王武烈(?-?),籍贯不详,名医王文谟之友,江湖名医,在南城一带行医,精医术,参与王文谟一道编篡《济世碎金方》,书中收集了不少王氏的秘验方。江朝仰(?-?),黎川县人,名医王文谟之友,江湖名医,在南城一带行医,精医术,参与王文谟一道编篡《济世碎金方》,书中收集了不少江氏的秘验方。吴文炳(?-?),世医,精医术,撰《神医秘诀尊经奥旨针灸大成》《医家炽帜益辨全书》《食物本草》。朱祐槟(1478-539年),益端王,封藩建昌府(今南城县),通医术,建良医所,设医学(校),聘良医正医学教授,刊印医籍,设惠民和剂局,征收药材,促进了建昌制药的规范及药材交易的兴隆。张三锡(?-?),世业医,精医术,迁居南京,撰《医学六要》。吴省斋(?-?),以儒通医,赠名医李梴彭祖固阳固蒂长生延寿丹炼脐法。余绍宁(?-?),早年行医于本县,后旅居新城(今黎川县),先儒后医,精通唐、宋、朱、刘各家及《素问》《针经》诸书,精擅伤寒男妇内外针灸及小儿诸方,诊治多奇中,对证发药不循旧方,赋性慈爱抚恤贫民,尝制万病无忧丸、万应丸施布,赖全活者甚众,撰《元宗司命》《道书全集》《金丹秘旨》《天时运气》,教授门人达20余人。余景汤(?-?),明末清初人,名医余绍宁长子,精医术,寓居新城。余景立(?-?),明末清初人,名医余绍宁仲子,精医术,寓居新城。叶云龙(?-?),以儒通医,精医术,治病应手起效,人称神医,撰《士林余业医学全书》。聂医(?-?),明末清初人,精医术,擅药物炮制,曾游医南昌,常在章江门外集市上向临江府樟树医生传授饮片制炒技术。

1.4黎川县(新城县) 有医家12人,医籍1种[3,12-16,20]。张福兴(?-?),精儿科,成化年间(1465-1487年)荐入太医院,获殊宠,官至太医院院使。张荣(?-?),张福兴之曾孙,传承先业,官至奉议大夫及太医院院使,凡《素问》《难经》《小儿推拿》诸方书莫不殚其蕴奥,尤精于痘疹,望气色而知吉凶,踵门求治者无停晷,所活小儿无算,以医名世,八十岁卒。鲁论(?-?),撰《医约》。曲伸(?-?),性温和孝友,生平以济人利物为事,工岐黄术,活人甚多。曲彥贞(?-?),名医曲伸之子,擅医术。上官榜(?-?),以儿科名世,每岁遇痘疹大作,辄活人无算,七十余岁卒。上官顺(?-?),名医上官榜之子,擅儿科。于谦(?-?),诸生,深究《素问》《难经》等书,遂成名医,七十九岁卒。方模(?-?),世业医,精医术,诊病不分贵贱,不计利之有无,惟心于济人而已,卒以子贵,赠左副都御史。刘文开(?-?),精专外科,治罔弗效,品行尤为医家所少。刘嘉谟(?-?),精医术,投剂无弗愈者。毕荩臣(?-1642年),浑厚有古君子风,少喜读书,学岐黄,从游名医刘南川之门,久之名噪远近,常备药物施济贫病之人,人皆德之,官至太医院吏目。

1.5资溪县(泸溪县)有医家1人[3,21]。孙奎(?-?),以儒通医,重孝义,喜吟咏,习堪舆及医学,著有医书若干卷,已佚。

1.6 金溪县有医家39人,医籍43种[3,12-16,22-25]。吴率正(?-?),以儒通医,研《易经》,精医术,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本县举为医学训导,并举为贤良方正,后官至太原府知府。严仁泉(?-?),以医知名,擅儿科,脉理精微,真诚静重,诊病百无一失。严苏泉(?-?),名医严仁泉之弟,以医名地方,朴诚敦厚,深精脉理,诊病谨慎无失。何心仁(?-?),精医术,以医名地方。释心斋(?-?),本县龙兴寺高僧名医,精外科,善疗毒,人比之扁鹊。周僧(?-?),名医释心斋之徒,擅外科,善疗毒。李僧(?-?),名医释心斋之徒,擅外科,善疗毒。冯遯斋(?-?),精医术,以医名地方。张东(?-?),精医术,以医名地方。曾于皋(?-?),正统(1436-1449)初,徙居江苏省江浦县,习举业,精医术,全活甚众,门人石金得其传。胡朝凤(1521-1592年),精针术,曾过武昌遇楚王患风痹,胡氏针之立愈,楚王大悦爵以官及酬以金帛,胡氏谢辞不受,楚王乃书“医国神针”匾额以赠。龚信(?-?),以医名世,任太医院医官,擅诸科,善治内、儿、喉病,撰《医学源流肯綮大成》《古今医鉴》《云林医彀》。龚廷贤(1522-1619年),名医龚信之子,传承家学,博综诸家,用药易简,有“王道医”之称,因治愈鲁王张妃臌胀受赠“医林状元”匾额,有“天下医之魁首”之赞誉,授太医院医官,为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擅临床诸科,尤精儿科、喉科,曾因在开封救治头面颈项咽喉赤肿的“大头瘟”成功而名噪中原,撰《寿世保元》《万病回春》《济世全书》《云林医圣普渡慈航》《云林神彀》《医学准绳》《杏苑生春》《医学入门万病衡要》《诊断治要》《本草炮制药性赋定衡》《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歌》《种杏仙方》《救急神方》《医彀金丹》《鲁府禁方》《小儿推拿秘旨》《痘疹辨疑全幼录》《痘疹金镜录》《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秘授眼科百效全书》,行医60年,九十三岁卒。龚敏所(?-?),名医龚廷贤之兄,精医术。龚琯四(?-?),名医龚廷贤之兄,精医术。龚廷器(?-?),名医龚廷贤之弟,精医术,太医院医官。龚云嵩(?-?),名医龚廷贤之弟,精医术。龚云来(?-?),名医龚廷贤之弟,精医术。龚懋官(?-?),名医龚廷贤之侄,精医术,太医院医官。龚懋升(?-?),名医龚廷贤之侄,一说龚廷贤之子,精医术,太医院医官。龚南塘(?-?),名医龚廷贤之侄,精医术。龚宁国(?-?),一说龚守宁,名医龚廷贤之子,精医术,太医院医官。龚守国(?-?),名医龚廷贤之子,精医术,太医院医官。龚定国(?-?),名医龚廷贤之子,精医术,撰《女科方脉主意》《杂录秘传女科妙方》《内府秘传经验女科》、续编《云林医圣》。龚安国(?-?),名医龚廷贤之子,精医术。龚乾郎(?-?),名医龚廷贤之孙,精医术。龚福郎(?-?),名医龚廷贤之孙,精医术。龚复郎(?-?),名医龚廷贤之孙,精医术。龚秉赤(?-?),名医龚廷贤之孙、龚定国之子,精医术,将父亲龚定国的《内府秘传经验女科》《女科方脉主意》《杂录秘传女科妙方》等三书内容汇撰成《云林女科秘方》。龚居中(?-?),崇祯年间在世,太医院医官,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精诸科及灸法、导引,擅治痨瘵(肺、咽喉结核),撰《福寿丹书》《经验百效内科全书》《万寿仙书》《养生两种》《易筋经》《经验良方寿世仙丹》《红炉点雪》《外科活人定本》《外科百效全书》《女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王宣(?-?),以儒通医,六十弃举业,专事著述,撰《张长沙伤寒论注》。吴少垣(?-?),三世儿科,以医名地方。吴继轩(?-?),名医吴少垣之弟,擅儿科,以医名地方。江道源(?-?),以儒通医,撰《尊生世业》,八十四岁卒。涂绅(?-?),一说徐绅,精医术,撰《百代医宗》。吴煌(?-?),明末清初人,幼时勤学,后精医术,以医名地方。张继皋(?-?),明末清初人,善于针灸治眼疾,其技神速。危奂章(?-?),明末清初人,以针灸闻名,能望色而决人生死。杨随(?-?),明末清初人,精医药,早年在泸州开设药店,后因其从兄经营书肆亏损就接管书肆,药店即交由从兄经营。

1.7 乐安县有医家4人 [12-16, 26-27]。康叔达(?-?),任南昌府仓,以儒通医,为席弘医门十一世传人陈会之徒,擅针灸。董君和(?-?),精医术,嘉靖四十一年(1518年)恩例袭太医院籍,任吏目、给事、光禄寺馐膳,御医。董师汝(?-?),精医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任太医院御医。董祖奇(?-?),贡士,精医术,御医。

1.8 宜黄县有医家1人[12-16,28]。罗宪顺(?-?),以医居新城(今黎川县),治病无不立效,新城人德之不让离去,遂家焉,曾任太医院吏目,八十二岁卒。

1.9 崇仁县有医家1人[29]。吴与弼(1391-1469),理学大家,出生儒门世家,绝仕途崇理学,传播程朱理学,开创理学崇仁学派,学问渊博,无所不通,以儒通医,主张静时涵养动时省察作为修养的基本功。

1.10临川(抚州府)有医家14人,医籍11种[3,12-16,30-31]舒化(?-?),授刑部尚书,以儒通医,与龚廷贤交往甚密,万历十五年(1587年)龚廷贤曾向舒氏出示《古今医鉴》《种杏仙方》《万病回春》,舒氏为《万病回春》作序。徐汝阳(?-?),赐进士第亚中大夫,以儒通医,与龚廷贤交往甚密,万历十六年(1588年)为龚氏《万病回春》撰《叙云林志行记》。汤显祖(1550-1616年),明代戏曲大师,以儒通医,深研岐黄,汤氏的系列名剧“临川四梦”中反映了其对医学的熟谙,如《牡丹亭·诇药》中首次使用了“道地药材”一词,该词沿用至今。朱均旺(?-?),经商,明万历五年(1577年)在广州商旅中被倭寇掳至日本,为江西吉安人许仪后医生相救,其后随许氏抄写医书而通晓医术,万历二十年(1592年)受许氏相托冒死偷渡回国将倭寇欲入侵朝鲜之情报交与政府,由此中朝有准备的战胜了此次倭寇入侵朝鲜的战争。王文洁(?-?),精医术,精擅脉理,撰《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统宗》《王氏秘传图注八十一难经评林捷径统宗》《王氏秘传叔和图注释义脉诀评林》《合并脉诀难经太素评林》《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易大艮(?-?),明末人,精医术,临床强调“治病贵先识病性”,每证必辨脉求因,审因论治,推究病因及其传变,治案层层设问以析病因病理变化及处方用药,治法以开郁为先,补益随后,撰《易思兰医案》。刘钟运(?-1616年),精岐黄术,益王府医官。祝汝享(?-?),以儒通医,精岐黄术,益王府良医正。傅白岑(?-?),以儒通医,精医术,撰《善读伤寒论》《善读丹溪书》。陈朝璋(?-?),以选贡考授常州通判,以儒通医,撰《扶生堂医书》。陈钟盛(?-?),陈朝璋之侄,万历已未年(1619年)进士,以儒通医,撰《奚囊便方》。姚鹏(?-?),医名盛著,曾行医广东,撰《节略医林正宗》,远传日本。席天章(?-?),席弘医门十一世传人,擅针灸。席伯珍(?-?),席弘医门十二世传人,擅针灸。

1.11 东乡县有医家1人[32]。吴三极(?-?),习儒礼佛,崇道通医,究修身却病之术,撰《心法大要》。

1.12清江县(临江府,今樟树市)有医家22人,医籍25种[3,12-16,33-39]。王道渊(?-?),元末明初人,全真教道士,宗性命双修,以医弘道,撰《还真集》。王显达(1533-1612年),祖籍泰和,迁清江,太医院医官,以医名世,下传18世。王龙溪(?-?),业医。王荆石(?-?),业医。李汉仪(?-?),嘉靖年间人,儒医,精医理,饱读《内经》诸书,咸究其旨,尝以医书多古奥,恐世之医者误用,撰《医略正误》。陈恩(?-?),隆庆年间人,父良琢,年百岁,精于医理,诊视辄效,性谦谨,每岁活人无算,谢绝病人馈赠,云:“吾非利此而为之也”。聂素贵(?-?),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贡生,任六合县教谕,以儒通医,精医术,传承17代。聂尚恒(1572-?年),聂素贵之子,以儒通医,曾任宁化知县及福州府学教授等,精儿、妇、喉科,撰《奇效医述》《八十一难经图解》《医学源流》《历代医学姓氏》《医学汇函》《导引》《本草总括分类》《运气》《痘科慈航》《活幼心法》《痘疹活幼心法附说》《痘疹惊悸合刻》。聂杏园(?-?),名医聂尚恒之子,儒医,精外、喉科,撰《医学集义》《卫生一助》《咽喉说》《疔疮论》,《咽喉说》是我国第一部咽喉科专著。熊化(?-?),以儒通医,进士,受一品服,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出使达朝鲜,促进了樟树中医药与外国医药的交流,一些 “舶来”的药材开始进入樟树交易。张志(?-?),明末清初人,精医术,在樟树镇坐堂行医。张明(?-?),名医张志之子,精医术,在樟树镇坐堂行医。徐山(?-?),擅医术,樟树镇明末清初著名草药郎中。徐莲莲(?-?),名医徐山之女,擅医术,樟树镇明末清初著名草药郎中。方以智(1611-1671年),明崇祯进士,学问渊博,誉为“明季四公子”,以儒通医,明末避兵乱曾在阁皂山出家为僧,开药圃,种药养花,明吏部侍郎清江人熊化之子熊颐曾为方氏六十大寿献诗,其中有“乾坤留药地,阁皂有茅茨”,记载了方氏在樟树种药行医事迹,撰《药地炮庄》《医学汇通》《明堂图学》《内经经络》《删补本草》《古方解》《脉考》。熊颐(?-?),明末清初人,熊化之子,以儒通医,精医术。邓苑(?-?),清江人,精医理,撰《一草亭目科全书》。金永鄘(?-?),业医药,明末樟树药帮知名药材行商,后世子孙皆为樟树医药名人,远孙金治甫以医名清江及南昌。聂松臣(?-?),明末清初人,名医聂尚恒后裔,精医药,是最早樟树药帮最早在常德津市经营医药的药商。聂松恒(?-?),明末清初人,名医聂尚恒后裔,精医药,常德津市开创聂隆盛药店。聂松园(?-?),明末清初人,名医聂尚恒后裔,以医药享誉湖南常德津市,经营聂隆盛药店并坐堂行医。彭大兴(?-?),精医药,明代末年在湖南临湘县聂市开创彭如春药店。

1.13 丰城县(富洲县,今丰城市)有医家7人,医籍9种[3,12-16,38-42]。万育玹(?-?),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任太医院御医,医术高明,处方投剂辄效,人称“万一帖”,流传18世。杨孜(?-?),精医术,撰《证治类方》。喻化鹏(?-?),精医,擅切脉望色听声察形之妙,用药谨慎如临大敌,善用贵重之药,但求中病,曾行医于湖南邵阳,撰《医经翼》《医余诗草》。杨廉(?-?),翰林院庶吉士,以儒通医,撰《名医录》《医学举要》。陈会(?-?),席弘医门十世传人席肖轩之徒,精针术,撰《广爱书》《广爱书括》,于南昌传徒24人,门徒遍及国内。李舒芳(?-?),以儒通医,精医术,撰《医方摘要》《治胎须知》。刘良臣(?-?),约生活在16世纪(1500-1599年),专业喉科,配制有吹、漱、擦、敷、腐等药剂,擅以刀、针、火、烙等法治疗咽喉、口舌及鼻部疾病,名重方圆数百里,下传10余世。

1.14进贤县有医家11人[12-16,43]。支乔望(?-?),以医著名,曾县举乡饮。支乔楚(?-?),医名甚著,天启年间(1621-1627年)授太医院吏目。车国瑞(?-?),以医术选入太医院,任吏目。李应龙(?-?),以医驰名,任太医院吏目。饶士奇(?-?),精医术,早年行医于南丰县达40年,医名盛,60岁后归里,远近赖以全活者无算,为人孝友勤慎,乡闾称之,八十八岁卒。章益振(?-?),以医驰名皖桐间,卿大夫士悉敬礼之。雷时震(?-?),以医闻名,通晓诸科,尤精外科,选为太医院吏目,升御医光禄寺丞。雷应远(?-?),名医雷时震之子,精医术,任太医院御医。姜扆(?-?),以医久寓高安,万历戊子至己丑年间(1588-1589年)高安连年灾荒流行疫病,扆施药济困,所活良多,人咸德之。熊元会(?-?),精医术,以医名世。

1.15南昌县(南昌府)有医家44人,医籍57种[12-16,30,44-49]。张正(?-?),元末明初人,祖籍开封,逢红巾大乱,避乱定居龙兴(今南昌),精于医学。李材(?-?),撰《博济良方》。李秋(?-?),熟读朱权《庚申玉册》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以医名世,艺高而谦卑,曾二荐乡饮,知府赠其“笃行善士”匾额,九十岁卒。熊谦夫(?-?),嗜方术,喜交方士,好读《素问》《参同契》,善医,精脉诊,用药多奇中,九十岁卒。王大国(?-?),早年曾患痰疾遇异人治愈,遂师事之,殚心研究《素问》及秘藏诸方,精医术,擅外科,仁心神术,以济人利物为念,手中所活何啻万人。王开(?-?),名医王大国之子,传父业,擅外科。喻政(?-?),精医术,撰《虺后方》。刘一诚(?-?),明末人,寄居山东沾化,精医,擅脉诊,洞人生死,用药多所活。吴球(?-?),撰《诸症辨疑》。符观(?-?),撰《医家篡要》。钟大延(?-?),业医。陈一升(?-?),业医。鲍山(?-?),撰《野菜博录》。朱权(1378-1448年),祖籍凤阳,藩南昌,封宁王,尚方术,好医学,道医相通,撰《肘后神应大全》《臞仙活人心法》《寿域神方》《乾坤生意》《庚申玉册》《肘后奇方》《房中炼己捷要》。刘瑾(?-?),宁王府医官,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遵朱权之旨重校陈会《广爱书》辑成《神应经》《神应秘要》。刘瑜(?-?),名医陈会之徒,刘瑾之兄,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擅针灸。曾思明(?-?),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吴复谦(?-?),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林唯固(?-?),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姜彦思(?-?),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邹尚友(?-?),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胡思文(?-?),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傅永哲(?-?),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王济方(?-?),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夏国宝(?-?),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尹思正(?-?),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袁绍安(?-?),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王玉庆(?-?),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徐洪(?-?),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徐恭(?-?),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郑宗和(?-?),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邹用霖(?-?),名医陈会之徒,从陈会于南昌习针术,精针灸。马秉元(?-?),精医术,擅治伤寒。万杏坡(?-?),精儿科,万氏幼科一世。万筐(?-?),名医万杏坡之子,祖籍南昌,精儿科,万氏幼科二世,成华庚子年(1480年)因战乱迁居湖北罗田,以“万氏小儿科”闻名地方。万全(1499-1582年),名医万筐之子,祖籍南昌,随父定居湖北罗田,万氏幼科三世,儒医,以儿科名世,并擅针灸、喉科,撰《素问浅解》《养生四要》《本草拾珠》《伤寒蠡测》《保命歌括》《脉诀约旨》《医门摘锦》《保婴家秘》《痘疹心要》《痘疹格致要论》《痘疹启微》《育婴家秘》《育婴秘诀》《片玉心书》《广嗣纪要》《痘疹世医心法》《片玉痘疹》《万氏家传伤寒摘锦》《万氏家传点点经》《万氏秘传外科心法》《万氏家传妇女科》《幼科发挥》《万氏家传幼科指南心法》。张遂辰(1589-1668年),以医名世,精伤寒,撰《张卿子伤寒论》《集注伤寒论》《仲景全书》《心远堂要点》《杂证篡要》《医易合参》《张卿子经验方》《简验良方集要》《金匮要略方论》《秘方急验》。朱鼎臣(?-?),以儒通医,万历年间校正龚廷贤《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并于万历辛卯(1591年)刊印。符观(?-?),撰《医家纂要》。钟大延(?-?),祖籍豫章,迁居鄞县(今宁波),治病不持恒方,能自出新意,常奏良效。陈一升(?-?),以儒通医,崇祯年间曾任广东澄迈医学训科。黄霁明(?-?),明末清初人,精医术,明末避乱定居武昌,凡以病延请立往救治,病愈多不取值,人皆德之。胡俨(1361-1443年),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以儒通医,拜国子监祭酒掌管国学。伍守阳(1565-1644),著名道教内丹家,医道相通,以医弘道,撰《天仙直论长生度世内炼金丹诀心法》《金丹要诀》《丹道九篇》《天仙正理》《仙佛合宗》《崔公入药镜注解》。朱谋玮(?-?),生于万历年间,宁王朱权七世孙,以儒通医,撰《医诠》。彭子惠(?-?),明末清初人,寓居山东潍县,精医理,以医知名,能治病于未发之前,诊已病靡不洞见症结,又能自决寿命于某年某日卒,撰《内经译释》《叔和脉经解》《伤寒论辨》。彭子岁(?-?),名医彭子惠之弟,明末清初人,寓居山东潍县,精医理,治病多良效,以医知名,撰《灵素阐义》《针灸图记》。

1.16新建县有医家5人,医籍17种[12-16,30,47-51]。刘渊然(?-?),明初人,祖籍江西赣县,为新建西山净明道旌阳公(许逊)六传,洪武年间建西山道院修真传道,医道相通,以医弘道,仁宗赐号“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衍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赐二品印诰,领天下一切道教事,其地位与龙虎山张天师同等,撰《济急仙方》。张位(?-?),授户部尚书,以儒通医,与龚廷贤交往甚密,万历年间为龚氏《寿世保元》作序。张泰(?-?),南昌名医张正之子,元末明初人,举学正入籍新建,传父医学,精医。张粲(?-?),南昌名医张泰之子,传承家业,业益精,人益信重之,永乐十九年(1421年)授宁府良医。喻嘉言(1585-1664年),以儒通医,明末(1643年)出版《寓意草》,清初(约1645年)因清兵侵江西故入豫章城南百福寺为佛,后蓄发入世行医于南昌、靖安及江南诸地,治病多奇中,且致力于著书立说和教授生徒,著有《尚论篇》《尚论篇后篇》《医门法律》《(痘疹)生民切要》《喻氏古方试验》《伤寒尚论篇次仲景原文》《伤寒诀疑》《伤寒问答》《温症朗照》《会讲温症语录》《伤寒杂论十二则》《伤寒脉证歌》《温热燥论治》《伤寒后论》《张机伤寒分经注》《瘟疫明辨》等16种医书,为医界誉为明末清初三大名医。

参考文献

[1]谢强,周思平,黄冰林.旴江流域及旴江医学地域分布今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4(6):11-14.

[2]谢强,黄冰林.旴江医学发展纪年[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5(3):15-23.

[3]谢强,周思平.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略考[J].江西中医药,2013,44(3):3-6.

[4]谢强.源远流长的旴江医学——旴江医学发展探寻[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26(2):1-3.

[5]谢强.旴江医学史考(先秦——汉晋)[J].江西中医药,2016,47(1):3-5,11.

[6]谢强.旴江医学史考(南北朝-五代)[J].江西中医药,2016,47(2):3-7.

[7]谢强.旴江医学史考(宋代-上)[J].江西中医药,2016,47(3):3-6.

[8]谢强.旴江医学史考(宋代-下)[J].江西中医药,2016,47(4):3-8.

[9]谢强.旴江医学史考(元代-上)[J].江西中医药,2016,47(5):3-5,24.

[10]姚瑞琪.广昌县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983-984.

[11]夏长老.南丰县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531,625.

[12]方志远,谢宏维.江西通史·明代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5-16.

[13]常世英.江西省科学技术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63,67,689-704,756.

[14]周标.江西省卫生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7:5,264-268,273-278,282-285,380-405.

[15]杨卓寅.江西杏林人物[Z].南昌:江西省卫生厅,1988.67-83.

[16]祝国龙.抚州地区卫生志[Z].抚州:抚州地区卫生局,2002.112-1147,137-140,149-153.

[17]章添元.南城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337- 349,392-396.

[18]明•王文谟编辑,郑金生整理.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续)第七册·济世碎金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73-578.

[19]明•李梴.医学入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0-242.

[20]江舢.黎川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3.533-536,543,660-665.

[21]游锦生.资溪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393,396

[22]陈笑涛.金溪县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1132,1231-1234,1339-1352.

[23]蔡邦光.名医不朽故址长留——纪念明代医学家龚廷贤[J].江西历史文物,1986,(2):147-148.

[24]明•龚定国辑录,郑金生主编.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第六册)·内府秘传经验女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68-671.

[25]孟庆云.医林状元[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10月23日(8).

[26]熊寿松.乐安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 506.

[27]黄更昌.流坑历史文化资料集萃[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13,58-59.

[28]徐禹谟.宜黄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434.

[29]陈勋民.崇仁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746.

[30]李世华,王育学.龚廷贤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14,464,469,1410-1413.

[31]徐恒堂.临川古今名人略传[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1994.151,166.

[32]饶雪贵.东乡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458

[33]柳培元.清江县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4,186-207,450-453,506-507,529-530.

[34]郭文玉,谢兴良.药都樟树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24-25,113,134-143.

[35]孙国如,黄文鸿.樟树中医药发展简史[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9-106,140.

[36]饶鹏.江西樟树药帮新考[J].豫章,2013,3(3):46-56.

[37]欧阳娟.千年药香——中国药都樟树纪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51,159.

[38]肖志仁.宜春地区卫生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76,225,232-234.

[39]谢强.旴江喉科流派医家时空分布规律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3915-3917.

[40]陈会原著,刘瑾重校,李鼎评注,罗玉珍校勘.神应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9-150.

[41]金达迈.丰城县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613-614.

[42]胡勖之,杨树涛.丰城县卫生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40,384-390.

[43]朱啸秋.进贤县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95-497,585-587.

[44]朱钟彦.南昌县卫生志[Z].南昌:南昌县卫生局,1988.96-99

[45]陈中漳,罗长江.南昌市志(7)[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186-187.

[46]王乔林,王健水.南昌名典(第一卷) [M].南昌: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192-193.

[47]孔令宏,韩松涛.江西道教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1.258,306.

[48]《江西省人物志》编篡委员会.江西省人物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166-216.

[49]张国培,何明栋.江西省宗教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186,243,417,455-456.

[50]谢日新.新建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650

[51]喻嘉言著,陈熠主编.喻嘉言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91-509.

                                      (本文刊于《江西中医药》2016年第9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