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旴江医家  旴江医著  建樟药帮  旴医成就  医案荟萃  旴江文化  他山之石  旴江论坛 
《寓意草》急危重症之服药特点浅析
2017-12-01 11:29  

                            左晓柳  钟志兵

(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摘要:《寓意草》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的一部临证实录,书中60 余则病案中约30 则为急危重症。喻氏治疗急危重症时用药灵活多变,书中服药法独具特色,体现在服药量次有度,中病即止;佳时而服,以求强效;寒温适宜,防拒纠偏;剂型相合,各展其长;药食互济,扶正固本等方面。服药法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临床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寓意草;服药特点;急危重症


中医传统服药方式内容丰富,包括服药的时间、温度、次数、疗程等,它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在治学上的体现。在很多内伤杂病中,恰当的服药法是提高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成为病情转变的关键1。很多古医书都对服药法作了特殊的规定,清代徐大椿在其《医学源流论》中曾指出:“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2。可见治病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辨证论治上,服药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寓意草》中记录了临床中各种经典医案,其服药法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故本文就书中急危重症的服药特点略述之。

1  量次有度,中病即止

一般汤剂为每日1 剂,分2 次或3 次温服,病情危急时则不能拘泥于一般服法,可加大服药剂量,增加服药次数,保证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势、体质强弱、药物的作用强度灵活变通服药频数3。《寓意草》中喻氏治疗急危重症时辨证精详,用药量次灵活有度,勇于创新,通过大剂频服和小剂“浸灌之法”直达病所,力挽狂澜。在治朱孔阳痢疾中,喻氏辨证为毒火蕴结胃肠,采用通因通用之法,“以大黄四两,黄连、甘草各二两,入大砂锅内煎,随滚随服⋯⋯一昼夜服至二十余碗”,以频服大剂苦寒通下的猛药清解湿热,让药物持续发挥最大疗效,待病势减弱,喻氏又恐前药伤阴太过,遂改用生地黄、麦门冬甘寒育阴之品研汁服用,同时配合天花粉、牡丹皮、赤芍等缓下凉血散瘀之药煎成和汁大碗咽之,直至病情痊愈4。同样在治袁继明疟疾时,喻氏结合患者房劳内伤病史,认为是元阳虚脱之候,遂让病人于一夜间用二两人参煎浓汁频服,再连服四剂附子理中汤,扭转了病情危势。在急危重症治疗中,喻氏除了使用重剂急剂,也擅长用小剂频服的方法力挽沉疴。在钱氏伤寒发斑危证中,一般医生认为病情危重直接用重剂白虎汤急服,而喻氏则将白虎汤改为小剂甘寒频服。他认为“如饥人本欲得食。不得不渐渐与之。必一昼夜频进五七剂,为浸灌之法,庶几邪热以渐而解,元气以渐而生也。”喻氏从患者病情出发仔细推敲,大剂、急剂、复剂会加重患者身体的衰竭,达不到救治的效果,量小而频则有利于蓄积药力使元气渐渐复生,保全胃气,促进正胜邪退。在治疗急危重症时,病轻药重则伤正,病重药轻则贻误病情,正确的掌握药量和频数对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5

2  择时而服,以求强效

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两个方面,人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昼夜晨夕、阴阳变化息息相关6。喻氏在用药中十分注重因时制宜,根据药物特性和疾病演变规律,选择适当的服药时间以顺应人体和外界阴阳消长规律,对于病情危急者,可以达到拨乱反正之效果。在治疗金道宾真阳上脱证中,“上脱者用七分阳药,三分阴药而夜服,从阴以引起阳;下脱者,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而昼服,从阳以引其阴。”喻昌根据阴阳互根互用原理,阳主上,阴主下,上脱证中补阳时辅以“阴”药,且在阴气盛的夜晚服用,以阳根于阴,使阳有所生;下脱证中补阴时也辅以“阳”药,借助于白天充盛的阳气,阳中求阴。在石某伤寒戴阳证中,喻氏考虑患者平素下虚,真阳上越,若不及时回阴救阳,到夜晚时人体将随着自然界阳气的衰退而发生阳脱危候,因而急用人参、附子等药温补下元,回纳阳气,服用后患者汗出身安,日落病愈。在治疗刘氏截疟成胀一案中喻氏也着重强调时间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必须于子丑二时之前服药,否则将会导致腹中真气渐散,大汗晕眩,事实证明果真如此。他把人体的脏腑功能与天地的四时昼夜联系起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寒温适宜,防拒纠偏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药液的冷热温度,应根据具体病情和药物性质来确定。一般药液多是温服,温服一方面适用于脾胃之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药效的发挥;冷服则是通过控制药效来发挥药物的正面作用7。急危重症病势多严峻,服药温度也有所讲究,《寓意草》中喻氏在服药温度上考虑周到,随证变通,寒证用热药热服,热证则用寒药凉服;若属真寒假热证或真热假寒证时,则应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可以减轻或防止格拒反应,提高疗效。徐国祯伤寒身热目赤,得水而不欲饮,脉洪大无伦,重按无力。喻氏辨为真寒假热证,阴盛于内,虚阳于外,于是采用热因寒用法,以“附子干姜各五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煎成冷服”。温热药治寒证,反佐以寒而发挥作用,既避免了药物格拒,也探出阳微寒甚的本质,使患者转危为安。在辨治黄长人伤寒时,喻氏详细诊察后知为伤寒阳厥,属真热假寒证,遂以调胃承气汤煎成热服,以反佐法攻下泻热。同样在胡太翁寒疝证中,喻氏用大剂姜附桂等辛热药以温经散寒,而为防大剂辛热药药性峻猛伤阴,于是反佐以苦寒的黄连,同时冷服,调和阴阳,增强疗效。

4  剂型相合,各展其长

喻氏在治疗急危重症时创立了缓治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汤丸散膏等多种剂型合用,达到急病缓治,顾护脾胃的目的8。正确选择服药剂型,不仅有利于提高药效,也可以降低副作用。在“议沈若兹乃郎肠危证并治验”中,喻氏认为是燥热内盛,阴液枯竭,治疗以清肺润燥为主,用阿胶、地黄、门冬等类同蜜熬膏三斤以滋阴润燥,服药半月后诸症俱退。在此案中喻氏用膏剂代替汤剂可谓别出心裁,膏剂粘稠利于在肠胃中停留,而汤剂稀薄,不利于药液吸收。陈彦质患肠风下血近三十年,一日下血数斗,伴肛门脱出、下痢。喻氏诊察后认为患者为阳虚阴损,有“五可治”,于是以人参汤调赤石脂末服用,待病情好转次以人参、白术、赤石脂、禹余粮为丸服之。喻氏先用汤剂救急,后用丸剂固本,补涩同施,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目的。在黄湛侯吐血一案中,患者素有失血证,一日暴吐鲜血,元气欲脱,病势危急。喻氏用“人参浓汤,下黑锡丹三十粒”以坠安元气,汤丸合用,随后用阿胶烊化分三次热服,进粥与补肾药,且多加秋石,连服五日,人事向安。喻氏用药进退有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药疗与食疗并用,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5  药食互济,扶正固本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喻氏对粥也颇有研究,用粟米,碎米、陈仓米熬煎成薄粥辅佐药物发挥作用,在治疗急危重症时非常重视通过药食并用来促进胃气的复生,维持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如治疗李思萱乃室膈气危证中,从病人“得食仍呕,但不呕药耳”中变换服药方法,“以人参、陈橘皮二味,剪如芥子大,和粟米同煎作粥”让患者连服三日,而后以赤石脂末为丸合人参汤服用,同时在参橘粥内加入陈仓米,每日服用十余次,直至痊愈。喻氏把药加入粥中共同煎煮,量小而频,粥药相互作用既可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也有利于持续发挥药力;同时丸汤并用法以实肠虚,从而达到治病祛邪、扶正固本的目的。诸如此例还有很多,如在王氏伤寒后余热中喻氏提出“外病虽愈,而饮食药饵之内调者,尚居其半”“宁食淡茹蔬,使体暂虚而邪易出,乃为贵耳”等观点,说明喻昌对药食互济的重视,这也是重要的养生方法,中医治疗疾病不仅要着重祛邪,也要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机能,增强人体自身的正气来抗御病邪。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很多医生已经不再重视传统服药法,中医治疗效果受到相应影响,传统医学也受到了现代医学的挑战。中药是中医的重要部分,而服药法又是中药中画龙点睛的部分,它虽只是用药中的一个环节,但在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疗效等方面却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寓意草》中精妙的服药法对后世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参考,对现代医学的辨证施治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作为传统医学的继承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继承传统中医的精髓,使中医的疗效水平不断充实和提高,使祖国医学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孙有智,苏保宁,朱志伟,等. 浅议中医方剂中的特殊服药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60-62.

[2]徐大椿. 医学源流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6.

[3]郑亚琳.《伤寒论》服药方法理论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4]周雯,薛文轩,吴承艳,等. 从《寓意草》探析喻昌治痢思想[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4).661-662667.

[5]李建国. 喻嘉言治疗危急重症特点[J]. 江西中医药,2004(10)5-6.

[6]杨力强,蒋志洪. 中医择时用药及服药规律探讨[J]. 广西中医药,200326(5)22-24.

[7]刘统治,王晶,刘庄约,等. 张仲景服药温度、用药知度及辅助措施浅议[J]. 河南中医,201636(9)1 494-1 496.

[8]林亚,唐学游. 浅谈急危重证之缓治法——喻嘉言《寓意草》剖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2(2)94-95.

                                                                                      (本文刊于《江西中医药》2017年第4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