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旴江医家  旴江医著  建樟药帮  旴医成就  医案荟萃  旴江文化  他山之石  旴江论坛 
《福寿丹书》头面病证气功导引法探析
2019-12-25 11:45  

曾雅婷 刘争强 刘建城 章文春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04

摘要:就《福寿丹书》延龄篇所列举的头昏咬牙、湿脑头风等头部疾病,以及三焦血热上攻,致眼目昏暗、火眼肿痛等眼部疾病的不同特点,从原文、操作、原理三方面总结掩耳叩齿法、背坐抱耳法、摩热脐轮法、降火提水法、退翳明目法等5种气功导引法治疗头面部病证。

关键词:福寿丹书;头部病证;眼部病证;气功导引法


旴江流域素有崇尚医学、尊重医生的风俗,因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以来一直享有“文化之邦”的美誉。这为旴江医学千百年来涌现出数百位闻名于世的医家奠定了基础。其中明代的龚居中便是在中医气功养生祛病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医家之一。龚居中编写的《福寿丹书》共7 卷,在延龄篇中介绍了46条祛除各种疾病的气功导引法。笔者就该篇中对头部病证和眼部病证气功导引法进行简要探析。在本篇功法中,共记叙了掩耳叩齿法、背坐抱耳法等2 种气功导引法对头部病证的治疗,摩热脐轮法、降火提水法、退翳明目法等3种气功导引法对眼部病证的治疗。现总结归纳如下。

1  头部病证气功导引法

1.1  掩耳叩齿法 原文[1]治头昏咬牙。端坐闭气,用双手掩耳击天鼓三十六通,复叩齿三十六遍。”

操作方法:正身盘坐或平坐,含胸拔背,头正颈直,全身放松深吸气,尔后止住呼吸以闭气。闭气的同时,两手掩耳两食指压中指,然后食指用力滑下,略有敲击弹性。可闻若鸣天鼓声,如此反复36次后呼气,呼气后闭气,上下齿轻轻互叩,连叩36次。叩齿毕,徐徐吸气,意念吸取的自然清气,连同叩齿过程中产生的口中津液,用力深咽至腹部丹田。如此36个回合便可收功。收功恢复成预备姿势,全身放松,息心静虑,自然呼吸,待呼吸调顺后收功。

头昏是眩晕病证的一个症状,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本方法利用动静相兼气功功法,先达到全身放松的状态,心净如镜,静如潭水,意守丹田。鸣天鼓,有通血脉、激发内气作用,《圣济圣录》曰:“击天鼓,天鼓者,耳中声也。”《十二度按摩图》言“鸣天鼓治头晕目眩”,可“醒神益脑”“清心明目”。叩齿,真气可流通于周身百节,能祛心火,治牙痛。叩齿、咽津、握固、鸣天鼓,是中国道家传统养生四宝。长期修炼可治疗头昏、失眠等症状。

1.2  背坐抱耳法 原文[1]治湿脑头风。以双手抱耳连后脑,运气一十二口,合掌一十二次。”

操作方法:以身平坐,用双手抱住双耳、后脑,调息运气12口;复以手第二指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有如击鼓之声,共12次。然后两手臂轻轻上举至眉侧,沿眉向两侧分开,两手抱耳连着后脑的玉枕骨下,吸气,意念将气导引至脑中;呼吸,两手向后伸出合掌,意念将气从脑中导引至脑后的虚空。

端坐形体,可引动经气,有利于气血的畅通运行。沿眉向两侧分开,双手抱耳连后脑,有利于收拢脑部之气,使大脑得养;意念将气导引至脑中,使脑部得到清气的濡养,两掌向后伸出合掌,且将

脑部浊气导出,有利于脑部湿浊之气的排除。清气来而浊气出,则湿脑头风愈。

2  眼部病证气功导引法

2.1  摩热脐轮法 原文[1]治三焦血热上攻,眼目昏暗。正坐,用手摩热脐轮后按两膝,闭口静坐,候气定为度,运气为九口。”

操作方法:端身正坐,静坐,心身放松。右手在下,左手按于右手背,右手心贴于肚脐上,顺时针方向摩热脐轮。手由下向上转时吸气,由上向下转时呼气。动作要轻柔舒缓。时间以十分钟或自觉脐轮有热感为度。再以两手掌导引至膝盖,按定两膝盖,闭口静坐,深呼吸放松,吸气时气从脐入,脐轮微微有内缩的感觉,呼气时气从脐而出,脐轮有开张的感觉。运气9 次后使心平气和,病去神安。然后收功。

三焦是中医学中的特有名称,它不单纯指某一脏器,而是内脏机能的概括,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血运行。气血通畅则通。《难经·六十六难》载:

“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三焦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过五脏六腑。原气者,三焦之别使也。”原气是人生之命,十二经之根,通过三焦激发于五脏六腑,无处不至,它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因而对三焦的调理,能起到防治各内脏有关诸病的作用。用手摩热脐轮后按两膝能够使三焦血热下降,从而减少热气对眼部的熏蒸。候气定为度,运气为九口使全身气机通畅,眼目放松,全身透明透亮,清清亮亮。

2.2  降火提水法 原文[1]治火眼肿痛。以舌往上腭,目视鼻,将心火降涌泉穴,肾水提上昆仑,一时行三次,每放火三十六口。”

操作方法:周身中正,百会上领,下颌回收,舌顶上腭,两眼平视前方,看到天地交合处的一点,两目放松,两眼匀速回收,收至鼻尖,留一丝缝隙,两眼轻轻闭合,将神光收至脑中心,照亮全身。两手捧气上升,升至头顶上方,百会打开,松肩落肘,贯气下落,经头面部,颈项部,到达胸部的时候用意念想着自己的心脏,随着意念将气贯入脚底的涌泉穴。吸气尽呼气时,提肛缩肾,两足跟向下蹬,足掌向外翻向上翘,手自然放松。此为一次动作,稍事休息,再做第二次,共做3次为一遍。做完一遍后,两手重叠于丹田之上并意守丹田,听任小腹之起伏。如此休息1min左右,再做第二遍。若一遍未做完而感到疲劳时,也可随时按上述要领休息1min 左右再做。

这一功法是水火既济的良方。足三阴肝、脾、肾之经气随足跟下蹬、足趾上翘之势而上升,以达“肝脾之气宜升”,“肾水上升以济心火”,阴升阳降之实效。《针灸经》云:“足三阴由足走胸,足三阳由头走足。”肾经之涌泉穴为升肾水之处,即水升泉底。人身水火为根基,医学典籍言之颇详。火上升水下降则“水火未济”而疾病丛生;火下降水上升则“水火既济”而百病皆消,这一式由于足蹬贯气而使肾水上升,心火下降,肝脾之气随之而上升。正如《内经》所云“肝脾之气宜升”,同时手三阴之经气随动作之势达于指端,转而趋入三阳上达头面,即“三阳荣于面”。从而使心火下降,肾水上提。

2.3  退翳明目法 原文[1]明目。栖地坐定,以两手反背,伸左胫,右膝压左腿上,行五息引肺去风,久久为之,夜视物如昼。又法,鸡鸣时,以两手擦热熨两目,行三度,以指拭目,左右有神光。”

操作方法:端身正坐,平地坐定,以两手反背,左腿平伸右腿弯曲并轻压于左腿上,缓缓呼吸5次;再右腿平伸左腿弯曲轻压右小腿上缓缓呼吸5 次。眼睛微闭,但眼球要随两腿左右移动。意念两腿发出一股外气,灌入眼睛里面。如此循环3 次之后收功,收于下丹田。另外一个方法鸡鸣的时候,将两手摩擦生热,再将两只手熨两目数度,以指拭目左右,待两眼有热度感之后收功。此法养目,除目疾,增强视力。

此法先安静放松全身,在右膝压左腿上的同时,鼻吸入肺,意念气将眼目的风邪从十指尖却出。同时眼球随两腿左右移动,意念两腿发出一股外气,灌进眼睛里面,做到悠然自得,排除杂念。如此坚持练此法,能够使视野开旷清晰,视力好转。鸡鸣的时候,阳气始升,将两手擦热之后熨两目有利于两眼放松,气血通畅,如此连做几次,可以除目疾,增强视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治疗头部病证的“掩耳叩齿法”“背坐抱耳法”,亦或是治疗眼部病证的“摩热脐轮法”“降火提水法”“退翳明目法”,都是通过气功导引对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来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考究中医导引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看出中医导引的实质就是对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2]。《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头部病证和眼部病证的气功导引法中都有一定的动作(包括呼吸)要求和规范,这便是对形的锻炼和调控;也有“运气”的相关操作,这便是对气的锻炼和调控;在做每个导引动作都要有意念活动的参与,或存想,或意注,或导引,或放松,这都是对神的锻炼与调控。形气神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没有形则神气无所依附,人的生命也就无从谈起;没有气则无生命的有机活动,气失于升降出入而“神机化灭”“气立孤危”;生命活动没有神的调控则“气乱、精离”“形乃大伤”[3]。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其中以神为主,精神放松、形意相合、神注庄中、气随庄动,意识活动始终贯穿其中,是气功导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龚居中. 福寿丹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2]章文春. 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与中医导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6)4-6.

[3]章文春.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气功修炼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本文刊于《江西中医药》2018年第11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