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旴江医家  旴江医著  建樟药帮  旴医成就  医案荟萃  旴江文化  他山之石  旴江论坛 
喻嘉言脾气潮汐说治痰病初探
2021-03-24 14:51  

孙骏1 曾丽莉2 戴丁辉3 王茂泓4**

1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42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43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国医馆 福建漳州3630004 江西省中医院  南昌 330004

摘要:喻嘉言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为旴江医学的代表人物,对于脏腑生理病理多有独到见解。 喻嘉言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结合经典,提出脾气潮汐说,治疗痰病别有新意,并提出治痰以理脾为本,理脾与饮食相参,治痰慎用辛热等原则。

关键词:寓意草,喻嘉言,脾气潮汐说,治痰法


喻昌,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江西南昌府新建人,为清初著名医家之一。著有《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等书。喻氏精究经典,擅于临床,结合临床实际,对于脏腑生理病理多有独到见解。喻氏受李东垣影响,对于脾胃颇为重视。他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结合经典中营卫运行的规律,提出脾气潮汐说,对于脾胃的生理病理是一个补充;在痰证的治疗方面,结合脾气潮汐论,提出新的治疗思路,值得进一步挖掘,现介绍如下。

1 脾气潮汐说的生理基础

喻氏脾气潮汐说见于《寓意草·论杨季蘅风废之证并答门人四问》[1],其基本内容为:“人之食饮太过,而结为痰涎者,每随脾之健运,而渗灌于经隧,其间往返之机,如海潮然,脾气行则潮去,脾气止则潮回。”在此论述中,一是提出了脾气如海潮一般有潮涨潮落的特性;二是提出了痰涎的形成机制。

喻氏认为,人虽然只有一个胃,但却有三脘之分,生理功能各有不同。其中上脘象天,清气居多,以气为主,其气主升;下脘象地,浊气居多,以血为主;多聚于下,其气主降;而中脘则气血俱多,胃脘升清降浊功能的发挥全在于中脘。胃分三脘,但是其气为一,不寒不热,喻氏称为“冲和之气”,即上脘以清阳为主而不显其热,下脘浊阴为主而不觉其寒,是以能不吐不下,而能容纳所食之物。但胃仅有冲和之气,其食但能入而不能化,须得脾阳相助,其运化之机方显,水谷方能化为精微,内则化为气血,外则化为营卫之气,濡养周身。

《医门法律》[1]云:“卫气根于下焦……行至中焦,以中焦之有阴有阳者,升于上焦…卫气剽悍,不随上焦之宗气同行于经隧,而自行各经皮肤分肉之间……营气根于中焦……行至上焦……必随上焦之宗气同行于经隧,始于手太阴肺经太渊穴。”卫气为清阳之气,行于分肉腠理之间,不行于脉道,即所谓“温分肉,肥腠理”“卫行脉外”之意;营气为浊阴之气,主静,在中焦上输于肺,随宗气行于经脉,从手太阴之脉始,循十二经之周流次序,后还手太阴肺经。卫气日行于阳二十五度,其旺盛时则自外而入交于营;营气夜行于阴二十五度,当其旺时从内外出而交于卫,二者循行如环无端。 营卫随脾气升清,输于上焦,后卫气走四肢、皮肤、头面;营气随宗气上行,又降于下焦而生阴。故而可以看出脾气为动力,为胃行其津液,由此推动营卫的内外出入。因营卫循行随着昼夜有不同的变化,其行走于人身经络腠理的强弱快慢亦有相应变化,同样的引起脾胃之气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此为喻嘉言脾气潮汐说之生理基础。

2  脾气潮汐说的生理病理

卫气属阳,主动。人身平旦至日中,为阳中之阳,故卫气旺而行于阳二十五度。脾气健运有力,所入水谷,易于化为精微,能通达周身而无滞碍。营气属阴,主静。人身合夜至鸡鸣,为阴中之阴,故而营气旺而行于阴二十五度。此时脾运不及,所入水谷则难以运化而易于为痰。饮食所成之痰,亦随脾气推动而渗灌于经隧。故而脾气之运行,随天地阳气的变化而有盛衰之不同,若以阳主事则健运,饮食化为精微;若以阴主事脾气静息,健运不及,水谷易化为痰。同样的脾气运行亦随天时变化而有如潮水一般,在白昼脾阳旺盛则推动营卫运行周身,夜间脾阳衰弱而脾气返还于中,此为其生理。

脾运不及,则人身水谷易结为痰涎。从《寓意草》的医案看,痰涎的形成其因有三:或为饮食太过;或为夜间饮食,脾气相对较弱;或为脾气损伤,难以运化。此三者所成痰涎皆易随脾气而流于他经他脏,其中肺所受影响为最大。因胃之大络,贯膈络肺,肺胃之间以络脉相连。饮食入胃,经脾气运

转,所生精气上输于肺;若脾运不及,则结为痰涎,由经渐渍于络,而储于肺中,成为宿痰,或为哮病之根,或为肺胀之源。此外胃中痰涎入于隔膜而成窠囊之痰,影响气机升降,发为喘咳,因宿痰伏内,难以根治。若痰涎流于经络,阻塞窍隧,卫气不能畅达而外风易入,易致中风等病。此类患者手足冰凉或麻木,即是卫气被阻,不能温煦濡养四肢之症。此外,痰涎还可通过经络,或随风流窜而无处不到。

痰涎不仅能随脾气如潮涨而入于他经他脏,亦能随之如潮落而返还于胃口。脾气静息之时,人体安卧,则痰湿渐渐聚于胃,晨起或随阳气升发而呕出,或随胃气下降而入于大小肠。故而痰湿内盛之人多有晨起干呕或咯吐痰涎,或大便粘腻之症。然无论脾气潮涨或潮落,脾气旺,痰涎方能还于胃口。 因脾气为人身健运之阳气,除输布精微外,亦能运化痰湿。若脾气不旺,则痰湿内盛,难以吐出。正如喻嘉言所谓[1]:“脾气……如天之有阳也,阴凝四塞者,日失其所。

3  脾气潮汐说在治疗痰病中的运用

痰由五谷百味而生,其运行出入随脾气潮汐变化而变化。故治疗痰证时,当以健脾为本,而健脾当与饮食相参。

健脾,即先建中,建中当用甘药[2]。因脾胃气血阴阳不同,所用的方药也有区别。如喻氏在《辨王玉原伤寒后余热并永定善后要法》中指出:补脾补胃,霄壤之别也。 若饮食不能运化,脾气衰弱,则补脾;若津液久耗,则补胃。补脾则用甘温,人参、黄芪、茯苓、白术一类,补胃则以甘寒,麦冬、生地、丹皮、梨汁之属。内有虚热,则用甘寒;内有实热,则用苦寒,泻火存阴。有邪热者,慎用甘温。

脾胃虚损,内有阴寒者,视其轻重而用大小建中汤,其中以虚为主,中气不足则用小建中汤;以实为主,阴寒内盛,则用大建中,驱逐阴邪。气阳两虚者,以气虚为主则用四君、六君子汤;以阳虚为主者,则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

健脾当与饮食相参,饮食调摄亦是重要部分。 一要控制饮食。在治疗痰病时,当控制食量。《论钱太封翁足患不宜用热药再误》中患者因用参膏, 脾气旺盛,食欲大增,患者于是“日食外加夜食”,所生之脾气,只能运食,不能用以运痰,于病势无益,因过食反而生痰,阻塞肺中,为饱为闷,频频咳嗽而痰不出。二要饮食清淡。在《与黄我兼世兄书》中提出理脾之法与饮食相参,主张食用白米饭、蔬菜、苦茗,忌食油腻、白粥,以防止其助痰湿。饭量当适当减少,使脾气不消谷,转为运痰;忌食辛辣酒脯,煎炸曝晒之品,以其能伤心肺。三是夜间控制饮食。主张夜间不食或少食。因夜间饮食,则脾气不收[1],仍行健运之能,脾气四达于脏腑,痰涎无返还之由。脾气旺,不仅能化饮食,亦能运化痰涎。故人有痰证者,早食午食而外,但宜修养”[1],而使人身之痰能随脾气收止而返还,出于胃口,随胃气之上下,或为呕出,或为泄出。

祛痰理脾,则应慎用辛热。不能过用半夏、南星、陈皮等辛温祛痰之品。以辛温助阳,痰得热则妄行,脾气亦因此动不得息,其痰反不能出。脾气动不得息,则食欲大开,易过食生痰;脾胃运食,本身耗伤脾气,长此以往脾胃亦为之损伤。即使治疗沉痰痼寒,喻嘉言主张先用辛热微动寒凝,以后止而不用。治疗寒痰,多以甘温为底;治疗热痰,多取甘寒,用人参竹沥,以人参补脾固其经,竹沥清热通其络,如竹沥达痰丸一类。

4 病案举隅

4.1 杨季蘅风痰证 《论杨季蘅风废之证并答门人四问》记载:杨季蘅年近七旬,形体强壮,然中风而半身不遂。病之起始左半萎废,口往右歪,神识昏厥,小便失禁;后厥已复苏,呕去其痰,则眠食自若。平素四肢冰凉,脉软滑中时带劲疾。起先与服参术,病情好转;后有医者以左半主血,当补血不宜补气,病情加重。后有医者用参附,病情稍安。喻嘉言认为此病患者为风痰夹杂以痰为主,寒热并存以热为主之证,以热为主。主张理脾胃之气,以运痰热。然治疗时不能概用温热,当参以时令,以附子理中丸化裁,时值冬月严寒用事则以参术为君臣,附子干姜为佐;春夏秋则以参术为君臣,以羚羊角、柴胡、知母、石膏为佐使,以防天时之热,同时用针刺四肢放血,以通气泄风,防止痰热虚风成为厉风。

按语:此案为老年,然形体壮盛,平素精血旺盛;然而因年近七旬,天癸尽而精血先衰,以左半主血故而左半先亏,经脉空虚。脾胃所生之痰,随脾之健运而走经络,填于左半,卒感风邪则成中风,左半萎废不用。然其痰亦随脾气静息而还于胃,故能醒后呕去其痰,而眠食自若。治疗时则当理脾胃之气,以助其能运痰而出。只是治疗时不能一味辛温,因痰得热妄行,脾气亦因此过动不息,如潮水一般有去无回,痰不能返。同时喻嘉言指出痰证患者除早晚进食外,夜间应不进食,使脾气静息,经隧之痰返还于胃。

4.2 黄我兼妻惊痰病 《与黄我兼世兄书》记载:黄我兼妻子冬日患惊痰病,肝肺心包络之间,俱是痰涎阻塞,脉三部俱虚软无力。有医家提出吐法,欲将胸膈之痰涌吐而出;有医家欲用下法,将痰导之而下。 喻嘉言听闻后修书劝戒,慎用吐下,提出以理脾为先,其次清肺,结合食疗,先养脾气;待来年春日,用四君子汤加龙胆草、芦荟、代赭石、黄连、青黛等清肝化痰之药为丸,以拔出其根,后其病果然痊愈,未有复发。

按语:此案患者患惊痰,“惊痰,因惊痰结成块在胸腹,发则跳动,痛不可忍,或成癫痫”[3]。其病因惊而发,根在肝胆,与痰相结,在肝肺心包络间。从脉象上看,三部脉虚软无力,邪盛正衰。吐法为昏迷之人急救之用,损伤脾胃之气。其在下者,引而竭之,现痰在上焦,若用下法,则道路曲折,痰不能下,反伤胃气。且病在冬日,以收藏为主,不能擅用攻伐。故而喻嘉言提出健脾为先,使痰随脾气返还于胃口。再与饮食相合,当清淡饮食,少食,忌食粥、辛辣、油腻、煎炸之品,使脾气静息,绝痰之源。待春日肝木主时,攻补兼施,一举除根。此案喻嘉言的健脾、清肺、除痰的治疗步骤,体现出化痰以健脾为本,健脾与饮食相参的治疗思想,实乃“脾气转用之消痰……较药力万万耳[1]

参考文献

[1]陈熠.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喻嘉言医学全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21-429.

[2]阎星诗,刘景超,洪素幸.试述《寓意草》中喻嘉言的建中思想[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8-9.

[3]田思胜.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沈金鳌医学全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94.

(本文刊于《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年第2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