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娜 徐小港 章德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摘要]明朝著名旴江医家龚廷贤撰写的《寿世保元》《万病回春》等是中医养生类著作。从龚氏著作的内容来看,老年养生领域论述颇丰,记载了“衰老”“老人”“补益”等养生内容,为老年养生保健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从“阐述衰老,补肾保元”“精神调养,颐性养寿”“饮食摄养,葆摄延年”“起居颐养,益寿延年”四方面对龚廷贤的老年养生思想进行探析。
[关键词]龚廷贤;老年养生;寿世保元
龚廷贤(1522—1619 年),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江西金溪人,明代著名医家。他善于总结继承家传诊疗实践经验,又博采众家之长,贯通医理,精于诸科,因治鲁王妃臌胀取得奇效,被赐予“医林状元”的匾额。龚氏学识渊博,著述丰富,除《寿世保元》外,还有《万病回春》《药性歌括四百味》《鲁府禁方》等著作。其中《寿世保元》结合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诸多针对老年人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并列出了“老人”“补益”门,另外,在《寿世保元》列出“延年良箴”,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当代老年养生保健提供参考。
1 阐述衰老,补肾保元
龚廷贤《寿世保元》“衰老论”中述“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两肾之间,白膜之内……八面受攻,由是神随物化,气逐神消,营卫告衰,七窍反常”[1]257-258,明确了人体衰老的主要机理是“真阳元精内乏”。他主张肾间之气为人之一息真阳,是人生命之源。若世人不知保护肾脏真气,反因色欲过度,肆意损耗,精竭气耗,身体由壮转衰,便会出现啼哭无泪、鼻不嚏而涕、耳边无声蝉鸣、口干舌燥、寐则流涎、排泄不畅等一系列衰老迹象。而肾又藏精为先天之本,与人体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若不节欲惜精,精气亏虚则更加速衰老,正如书中所说“恣意极精不知惜,虚损身也。譬枯朽之木,遇风则折;将溃之岸,值水先颓。苟能爱惜节情,亦长寿也”[1]260。这与《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男子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2]318 同理,其中肾阴肾阳缺于平衡加速衰老,“由是真阴妄行,脉络疏涩,昼则对人瞌睡夜则独卧惺惺”[1]258。龚廷贤主张采用血肉有情之药,补益气血,填精养髓,强身健体,由此抗衰及延长寿命,并逐步形成了“养肾,善用有情之药,补精”的特色[3],如五仁斑龙胶“专治真阳元精内乏”[1]243,补精膏“壮元阳,益真气”[1]245。
元气虚衰也是导致衰老的重要根源之一。龚氏引用《抱朴子》曰“欲而强,元精去,元神离,元气散”,阐释元气虚耗与人体衰老关系密切。《寿世保元》书名也充分展示了龚廷贤保元气的思想。他说道“夫人之一身,有元神,有元气,神官于内,气充乎体,少有不保,而百病生矣”[1]289,保人之元神,使其常为一身之主;保人之元气,使其常为一身之辅,而后神因气全,百邪无能侵犯,百病无由发作[4],可使老人身强体健,仁寿无疾。元气之重要在《灵枢》中也有充分体现,“元气者,肾间动气也。右肾为命门,精神之所合。爱惜保重,则荣卫周流,神力不竭,与天地同寿”[2]405。相反,若元气虚弱,则变证百端。如老人出现半身不遂、昏冒、咳嗽喑哑、泄泻等,均可由元气虚弱导致。龚氏又详细说明其半身不遂“气虚而中者”,由“元气虚而贼风侵袭”导致;而昏冒者,可由“劳役过度,耗损元气”导致。因此老年人固护肾气及元气至关重要,如此才可保根本,唯有珍视爱护肾精元气,方能营卫周流,神力不绝,长命百岁。
2 精神调养,颐性养寿
精神调摄也叫“摄神”“调神”“养性”“养心”等,通过调整情绪,使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5],维持五脏六腑气机通畅、气血平衡,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龚氏在《寿世保元》中阐述了精神调摄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精神状态与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有密切联系;心主神志,养生最重要在于养心,心是精气神的主宰,精神心理调养如淡泊、宁静、知足等[6]。《灵枢·口问》有云:“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2]418 精神情志变化可以影响心之功能,心功能受损则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所以心是情志病的主要病位。由此龚氏在《寿世保元》中主张清心寡欲以调神气,“惜气存精更养神,省思寡欲勿劳心”[1]261,“口勿妄言,意勿妄想”[1]257,“悲哀喜乐,勿令过情”[1]257,“身心安逸,四大闲散”[1]257。又借阅览诗书悦心,山林游玩逸兴,反映老年人清心寡欲,对怡情、益寿都相得益彰。《经验良方全集》道“养生之道,养心为主,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7],高濂在养性方面也主张“善养生者,清虚静泰,少思寡欲”[8],以此可以佐证龚廷贤提倡老年人少思寡虑可以延年的观点。
精神调摄不仅体现在清心寡欲,在道德修养和家庭关系方面也有体现。龚氏自幼学习儒学,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颇多,提倡修身养性对延长寿命大有助益。其中针对道德修养提出“谦和辞让,损己利人”“物来顺应,事过心宁”“爱憎得失,揆之以义”“积有善功,常存阴德”“救苦度厄,济苦扶危”等养生准则。家庭关系是否和睦亦是影响精神情绪的重要因素,他主张“家之成败,开怀尽付儿孙,游自在,清心寡欲优”“若家贫,子孙不能称意,只当安命持守,闭门端坐,颐养天年”“不问子孙贤否”“只需儿孙孝养,童仆顺承可以延年”。可见老年人自我调养,勿要操劳更悠然自得。若是对儿孙操心太过,加之责备,反而生出恼怒情绪,自损其寿。龚氏也在修身养性方面总结出十二字真言:省思虑、戒喜怒、破忧阻、除妄想,保持心情舒畅,对老人长乐永康大有助益。
3 饮食摄养,葆摄延年
《汉书·郦食其传》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具有四气五味的重要性质,“四气”即指食物的寒、热、温、凉,“五味”指食物中的酸、苦、甘、辛、咸5 种味道,因此食物有调理脏腑阴阳、补益脏腑气血的作用。龚氏谆谆告诫世人:“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以害生。”[1]138 他在《寿世保元》中列出饮食篇,强调饮食的重要性以及老人饮食失调的危害性。
3.1 饮食有节,饥饱适度
龚廷贤指出老人应饮食有节,饮食有节是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他主张老人饮食需“节口”,少食多餐,防止过饱、过饥、过饮、过食等。因老人脾胃虚弱,运化不利,尤宜注意饮食节制,“饮食太饱,则食滞于脾胃,则不化结积;饮过多,则聚成痰癖,痰之为病多在消长之间”[9]。他主张量腹而食,因此提出“勿使谷肉果菜过焉,则不伤正气”[1]261。他在《寿世保元》老人篇中也提到“频频慢餐,不可贪多,慌慌大咽”[1]256 以及“食唯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1]261。因此善养生的老者要健脾养胃,不可过度饮食,亦需谨记食多伤脾,食少伤气,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适者自安适,在食养过程中遵守《黄帝内经》的饮食原则,做到五味俱全,饥饱有度。
3.2 药膳结合,补脾养元
龚氏指出:“老年之人,四时宜制健脾理气补养之药。”[1]256《寿世保元》言:“脾胃既虚,四脏俱无生气。”[1]132 因年高者常见食少纳呆、便秘腹泻等症,由此他吸取前人的经验,根据老年人脾胃虚弱特点,制作了大量与饮食相宜的食疗糕方、粥方、丸药和药酒。他认为凡年老之人当以养元气、健脾胃为主,注重补脾肾以保元气,补脾胃用太和丸、山药粥、阳春白雪糕等。在这些食物中,由“茯苓、芡实、莲子、怀山药各四两共为细末,配糯米、陈仓米半升、白砂糖一斤半”制成的阳春白雪糕是补脾胃的王道之品,最益老人补脾养元,可治老人虚劳瘦怯、泄泻等症,是食疗上品。
3.3 饮食清淡,提倡素食
龚廷贤强调年高之人的饮食宜清淡、薄滋味,要忌厚味、甜腻、肥甘及辛辣。《寿世保元》指出,恣口腹之欲则损伤脏腑精神,有损寿命。因此老人饮食宜“粗茶淡饭”“宜多食素”,以谷物为主食,以豆类、蔬菜为副食。他认为老人吃素不仅可以防止痰热,防止引起疾病,还可以减轻老人脾胃的运化负担,不致老人排便障碍。在宋代就有关于提倡素食的记载,素食不仅是颐养身体之“清”,也是养心之“清”。如苏轼《东坡志林·卷一·赠张鹗》云:“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10]《鹤林玉露》乙编卷五记载:“醉醲饱鲜,昏人神志,若蔬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11]
3.4 饮食温软,暖胃养阳
龚氏指出老年饮食宜温暖,不损及脾胃元气方为佳。他提倡暖食,认为“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暖”[1]138 以及“饮温暖而戒寒凉”[1]138,避免寒凉饮食损伤胃阳。他提出老年人饮食宜细软,“食细软而远生硬”[1]138,以免饮食中硬物伤及脾胃,引起腹痛。《养老奉亲书》有言“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黏硬生冷。”[12]老人多脾胃虚弱,牙齿不固,因此食物烹饪更须精心细致,做到温度适宜,软烂适口,易于消化为好。宋代“救饮食三失之说”其中就有关于“吃软暖食物,加热嚼细吞用,以补胃脘所受元阳之气,以救生冷硬食伤于腐熟之失”[13]的记述。
3.5 食后养生,缓行为妙
龚氏主张老人饮食养生之道,不欲食后就卧,及终日稳坐,夜食损胃。《寿世保元》提到“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血凝滞。”[1]138 夜食影响脾胃运化,食后便卧,终日稳坐影响气血运行,久则损寿,而更应食后摩腹数百遍,仰面呵气数百口,缓行数百步。食讫,当“行步踌躇,有所作为,最佳”[1]138,“食后当缓行数百步,缓行则气血流畅,精神舒爽,不致中风”[1]138。龚氏认为食后不宜马上坐下休息,“凡食讫,宜小立片刻,令气缓缓行”[1]138,老年人食后宜“徐徐行步”,可“少坐片刻”,避免因急坐而致气血滞涩而发生疾病。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也说到“食毕行步,蹰则长生”,可见食后缓行有利于食物消化。龚氏认为食后也不可马上剧烈运动,恐气满而激,致伤脏腑,若“速步走马,登高涉险”,恐“气血失常,卒然不救”,而不能“以臻遐龄”。
4 起居颐养,益寿延年
老人日常生活的养生方法在《寿世保元》深有体现,在书中列出延年良箴既是受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影响,也受到《黄帝内经》养生观的影响,从而总结出的养生具体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养生方法以及延年良箴也贯穿着中华民族古朴淳厚的道德养生观,对指导老年人生活中适六气、避六淫,保持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龚廷贤主张老人穿着衣物须轻便适宜,易于穿脱为好,“衣薄绵轻葛,不宜华丽粗重,慎于脱着,避风寒暑湿之侵,小心调摄”[1]256。要求衣着温度适宜为好,无须追求华贵的服装,以免违背了简单实用的本意,被厚非为益,衣单正所宜。同时,要注意衣物增减,注意休息,避免虚邪贼风,防止受到风寒、酷热、湿气的侵袭。清代徐春甫也认为老人气弱、体怯,风寒之邪易于承袭, 服饰宜宽紧适宜,穿脱轻便。宋代陈直认为“老人衣服不须宽长, 长则多有蹴绊, 宽则衣不着身”[14] 。龚廷贤提倡老人对世人救苦度厄,济困扶危,积善存德,尽量做到谦和辞让,敬人持己以及孝友无间,礼义自闲。与好友外出游玩,须得适可而止,适兴为佳。他主张“莫为寻幽望远而早起,莫同少壮尽欢而晚归,惟适兴而止”[1]256,亲友所设宴席,勿要劳心作陪,“老者安之,不以筋力为礼,广筵专席,何当勉强支陪”[1]256。
龚廷贤主张老人在日常行动锻炼劳逸结合,“行住量力,勿为形劳”[1]257,“坐卧顺时,勿令身怠”[1]257,主张动静结合,量力而行,不能操劳过度也不能过于懈怠。《寿世保元》中列呼吸静功以及六字诀等导引功法,方法精明简练、层次清晰,可供年高者练习。《千金翼方》中也对老年人运动有所阐述,“调身按摩, 摇动肢节, 导引行气。行气之道, 礼拜一日勿住, 不得安于其处以致壅滞”[15]。龚氏倡导老人须节欲,认为“年高之人,血气既弱,觉阳事辄盛,必慎而抑之,不可纵心恣意”[1]260。龚廷贤还提倡老年人采用正确的睡眠姿势可以暖丹田生肾水,“睡不厌蜷,觉不厌舒,蜷者曲膝蜷腹,以左右胁侧卧,修养家所谓狮子眠是也,如此则气海深满,丹田常暖,肾水易生,益人多宏。”[1]324
龚氏主张老年病证纷繁, 遣方用药时必须通权达变, 才能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究其用药情况,可将其分为强体延年与却病延年之别[16]。强体延年方,如仙灵酒主补腰膝、强心力,老人昏耄健忘服之最良;又如扶桑至宝丹,老人服之步健眼明,须白返黑,以及六味地黄丸、地黄膏、枸杞膏等,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益智安神、耳聪目明的作用。却病延年类方是一种常用的延年益寿的药物,也可治疗各种病证。例如坎离丸,防其未然,坎离既济,调荣养卫,百病皆治。《寿世保元》中八仙长寿丸颇有名气,是由六味地黄丸加泽泻、五味子、麦冬等药物制成,可治疗老人筋萎乏力、食少痰多,以及喘咳、消渴、下元冷、夜多小便等,临证加减,有填精补髓、坚骨强筋之效。
最后又提出老人“身虽强健,譬如春寒秋热,可得久乎?常以朝不保暮四字介意”[1]26。表明老年人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同样在《万病回春》中风篇, 龚氏用桑环川、刘前溪两人为例, 以此显示早期预防的重要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旴江医家龚廷贤的老年养生思想十分丰富,包括补肾保元、精神调摄、饮食调养、起居颐养几个方面。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养生保健关系到整个社会,应该引起重视。《寿世保元》对老人摄生颐养、抗衰延年等方面颇有精论, 旴江医家龚廷贤的老年养生思想,对于当代中医养生工作者,亦有借鉴和学习之处。如刘氏[17]提及龚氏认为“‘延年良箴’中的内容与自然界、社会、生理、心理、起居劳逸等诸多生活以及养生方面都有关系”。系统研究龚廷贤老年养生思想并将其运用到临床实践,对延长老年人寿命以及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及幸福感大有启益。
参考文献
[1]龚廷贤. 寿世保元[M]. 王均宁, 等点校.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段延萍. 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3] 刘理想.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龚廷贤[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 34.
[4]张炅, 蒋宁. 龚廷贤防治老年病经验[J]. 河南中医, 2012, 32(7):819-821.
[5]张栋, 台恩普. 中老年实用养生法[M]. 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18.
[6]李董男. 中国传统情志养生道法[J]. 中医杂志, 2013, 54(4): 357-360.
[7]姚俊. 经验良方全集[M]. 陈湘萍, 由昆, 校注.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4: 2.
[8]高濂. 遵生八笺[M]. 王大淳, 点校.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7.
[9]胡素敏, 肖茜琼, 李成文, 等. 龚廷贤治脾胃病[M]. 北京: 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12.
[10]苏轼. 东坡志林[M]. 赵学智, 校注.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3.
[11]罗大经. 鹤林玉露[M]. 刘友智, 校注. 济南: 齐鲁书社, 2017: 369.
[12]陈直. 养老奉亲书[M]. 陈可冀,李春生, 校注.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13]马继兴. 中医药膳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5.
[14]陈可冀. 中国实用传统养生术[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48.
[15]孙思邈. 千金翼方[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16]尹东辉, 郭丽娃.《寿世保元》对中医老年医学的贡献[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 41(4): 62-63.
[17]刘福春. 试论龚廷贤在老年医学方面的学术特点[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5(7): 6-8.
(本文刊于《江西中医药》202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