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旴江医家  旴江医著  建樟药帮  旴医成就  医案荟萃  旴江文化  他山之石  旴江论坛 
旴江医学食疗思想研究概况
2025-02-28 23:01  
施奕亦 李丛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摘要]江医学作为地域特色鲜明的医学流派,其食疗内容详实且富有临床价值。对近年来研究江医学食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梳理,并对江代表医家食疗思想以及江医学整体食疗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江医学食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江医学;中医食疗;综述
  旴江流域位于江西省中东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物产丰饶。旴江医学历史悠久,医家众多,学术思想极富特色。在旴江医学丰富的学术思想中,食疗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近年来对旴江医学食疗的研究成果较多,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总结,有助于旴江医学食疗的深入研究。
1 江代表医家食疗思想研究
1.1 龚廷贤食疗思想研究
1.1.1  食养  龚氏倡导通过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以及采用剂型多样的食疗养生保健方进行调养,重视脾胃的同时兼顾肾气,从而达到滋养全身、养生保健的目的。
  在探讨饮食习惯对养生保健的影响时,孙梦瑶等[1]发现,龚氏在《寿世保元》中提倡养生应兼顾形、气、神,强调了饮食对形的养护,倡导暖食、适量饮食与饮酒,以及食后避免立即卧床或剧烈运动,而应进行摩腹、呵气和散步等活动,以助脾胃运化。叶斌等[2]进一步补充到,龚氏认为过量饮食易伤肠胃,五味偏嗜过量过久影响脏腑功能,久之必致疾病。曹征等[3]重点强调龚氏饮食养生观“以脾胃为本”,龚氏强调脾胃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为脾胃元气充沛则食欲佳、身体健;反之易导致食欲不振、体型异常等问题,并列出五脏、季节、情志等饮食禁忌。赵凯维等[4]补充指出,龚氏提倡清淡饮食的同时,主张以五谷杂粮作主食,以豆类和蔬菜为主作副食,认为素食可避免生痰动火和减轻脾胃运化负担。周玉平等[5]与前几位学者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总结了龚氏关于饮食与脾胃关系的观点,脾胃功能正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基础,也是气血等精微物质生成的关键;良好的饮食习惯又能反过来滋养脾胃,促进其正常运化,若饮食不当,则会导致气血精等不足而百病丛生。
  关于药膳食疗方的研究,喻婷等[6]提出,龚氏药膳食疗方思想包括重视治未病,调养脾胃兼顾肾气,以及注重形多、味美、易行的药膳人文观。徐春娟[7]指出,龚氏善以饮食、药物等方法调补养护脾胃,书中记载食物、药膳、药酒、膏方、丸、丹等剂型的养生保健食疗方。张炅等[8]则关注到了龚氏针对老年人的食疗观点。龚氏认为老年人脾肾虚衰、经络阻滞不通、气血亏虚,基于此创制了多种延年益寿的食疗方。这些食疗方大多有和脾胃、固元气、补虚损、交心肾、安五脏、消百病等作用,如阳春白雪糕、八仙长寿丸等。冯倩倩等[9]详细分析了龚氏保健酒的特色。保健酒数量虽不多但功效全面,涵盖了滋阴、补阳、补气、补血、气血双补等,其中神仙延寿酒颇具特色,以其特殊制法克服了酒伤阴的问题。龚氏认为酒作为主药时多用于急性病,药酒则更适用于慢性病,这些病往往都有血脉不通的特点。
1.1.2  食治  赖微微等[10]研究侧重于龚廷贤对于肺系病证的食疗特色。龚氏在咳嗽、喘证、肺痿等病证上提供了丰富的食疗方,强调了生姜在肺系病证中的重要性;对久咳或老人咳喘者,善用丸剂和膏方;对于虚损性肺痿,常用猪肺与药物相配伍。陈俊贤等[11]则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龚廷贤对水肿病的证治上。龚氏重视药食结合调治,将方剂与食物结合,如金枣儿方、改良五苓散,并广泛收集民间药膳,如牵牛末饼、绿豆粥等。梁雅琦等[12]研究的疾病更为广泛,探讨了《种杏仙方》在内、外、妇、儿科及老年病的食疗运用,发现其食疗方丰富、制作简便且多取材于日常食物,如用大米、山药等食材蒸糕养脾胃,用猪胆汁和蜜调和后敷于痈疽上,用韭菜汁治疗经行吐衄血,用干山药半生半炒治小儿泄泻,用延寿丹补虚损等。赖微微[13]以《龚廷贤医学全书》为研究对象,全面探讨了龚氏食疗方的运用,详细阐述了龚氏的饮食脾胃观。龚氏强调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重视饮食对脾胃的养护,并指出饮食不节会损伤脾胃,而饮食得当则可养生保健。赖微微筛选出 224 首食疗方,按内、妇、儿、五官科以及养生保健进行分类,其中内科 144 首,妇科 14 首,儿科 22 首,五官科8 首,养生保健 36 首,食疗方剂型多样,如糕、羹、粥、丸、膏、药酒等,龚氏强调各种剂型因病因人制宜,灵活施治,药食相参。
1.2 龚居中食疗思想研究
王艳萍等[14]侧重于龚氏食疗思想中基本原则的研究,即饮食有节与五味调和。龚氏认为,饮食过饥过饱均影响健康,应保持适度,避免损伤脾胃,五味偏嗜易伤脏腑,影响寿命。熊彦棠[15]进一步细化了龚氏食疗思想,即节制饮食、注重饮食卫生、遵循饮食宜忌以及反对嗜酒四方面。王河宝等[16]认为《福寿丹书》中养生内容丰富,从饮食、精神、气功、服食等方面阐述了养德养气是福寿之源的至理。
1.3 喻嘉言食疗思想研究
1.3.1  食养  王河宝等[17]侧重于喻氏饮食原则的研究,指出其“食之三宜”和“食之三因”原则,即饮食应清淡、有节、五味调和,因时、因地、因人调整,同时还总结了喻氏的饮食禁忌,如忌食生冷、夜间戒食、注意食物与药物是否适宜同服及疾病的饮食禁忌。陈梓菲等[18]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探讨发现,喻氏认为饮食失节可致病,饮食习惯可作为疾病诊断依据,饮食适宜为气血化生和养生的根本。相对药疗,食疗毒副作用更小,因此,喻氏反对盲目用药,提倡用药适度,主张药食相参,以降低药毒副作用。
1.3.2  食治  张雯等[19]探讨了喻氏在痘疹防治中的食疗思想。具体表现在四方面:一是食疗方防治,如油饮子、三豆散、琐琐葡萄和稀痘散等;二是食物之气外治,如用辛温香窜、内通心脾的芫荽煎酒后喷洒室内,再熏烧大黄、黄芩、红枣、苍术等以缓解患者情绪、减轻病理反应、消毒和预防传染;三是统计出 3 种不同类型可用食疗的痘疹,如气不足或有余的痘疹,采用虾鹅四圣散或鸡肉等,痘疹痰咳喘逆,用清心莲子饮和三子养亲汤等,痘疹寒泄用饭匙膏等;四是食疗方的选择需适时适宜,如用药过度导致精气损耗时,出现腰疼气急作喘等,此时可适时加猪肾,痘疹发热未解之时,避免食用荤腥如鸡肉等。赖微微等[20]研究范围更广,涉及痹证、痢疾、咳嗽、消渴、虚劳、痘疹等 6 种病证,喻氏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病证选择合适的食疗方,如寒痹用乌头粥,痢疾大泻后气阴两亏用蓣莲饮,燥咳用杏仁风髓汤、蜜酥煎、萝卜子丸等。
1.4 陈当务食疗思想研究
  李丛等[21]发现陈氏的儿科食疗特色,一是采用食物外治,用葱、姜、花椒等常见食物,结合外洗、外涂、热熨、外敷等方法治疗小儿腹痛、胎便不下等;二是采用食疗内治,针对疳积、痘疹等常见病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如疳积用虎潜丸与玉泉丸藏于饮食中等,陈氏还专列“饮食调理论”,强调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调整饮食,如痘疹初期食用白饭和浆粥,后期则需要荤肴来滋养气血等。此外,陈氏提出“爱儿须爱食”的理念,强调适宜的饮食对于小儿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赖微微等[22]补充了陈氏的妇产科食疗特色,一是强调温中通阳,如食疗方中补阳要药的羊肉使用次数多于补阴要药的乌贼鱼,秘传济阴羹采用大量温性药物加入乌骨雄鸡、酒等以温养胞宫,其余食疗药食物龙眼、猪肚、参、姜等亦多具有温补之效等;二是善用食物的气味,陈氏让患者嗅闻喜爱食物的气味来调畅胃气,如姜醋煮鲫鱼汤,激发食欲、调畅胃气,为药疗打下基础;三是药食选择讲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选择食疗、药疗。
1.5 徐文弼食疗思想研究
  倪敏钰等[23]着重探讨了徐氏“节五味、择四气”的饮食原则,指出徐氏认为五味虽可养五脏,但偏嗜易伤身,将食物分为谷类、菜类、果类等八大类,并详细记载其四气,以供参考选择食物。王艳萍等[24]有类似的观点,但更侧重强调饮食宜忌对脾胃的重要养护作用。此外,徐氏认为健脾益肾可延年益寿,推崇丸、糕、膏、粥、汤等多种剂型的药膳食疗方,如长春至宝丹、延年益寿膏等。张杰等[25]将徐氏食疗思想归纳为 5 个方面:一是“节欲淡味、安于冲和”,强调饮食宜清淡,避免恣食厚味,日常饮食以谷物等自然冲和之品为主,以防体内阴火暗长;二是“取材广泛、均衡食养”,注重饮食结构多元与食物性味的平衡;三是“洞悉食性、食有宜忌”,认为不同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功效,同种食物也因部位、品种不同性味功效有所差异,应结合个人需要谨慎选择;四是“四时调摄、主动预防”,随季节变化调整饮食,如春季减酸养脾、夏季减苦养肺、秋季减辛养肝、冬季减咸养心;五是“食药结合、日常护持”,强调药食结合,日常护持食疗方多以食物为主、药物为辅,如八仙糕、牛乳膏等。
1.6 章穆食疗思想研究
  王河宝等[26]从食养、食治和食忌三方面总结了章氏的食疗思想。食养方面,章氏推崇经典,赞同《黄帝内经》等的食疗思想,并强调五脏兼养尤重脾胃,在《调疾饮食辩》中记载了如米饮、米汤、粥、汁液、代茶饮及酒类等多种易于消化吸收、增强正气和保护脾胃的流质食物;食治方面,章氏提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的理念,认为食物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他收录了大量食物,并详细论述了其性味、功效和适应病证,如侧柏叶汁治风痹、生姜粥疗风寒感冒等;食忌方面,章氏强调食物禁忌、饮食有节以及针对不同体质和病证的饮食禁忌,如花椒,痈家、痘家、血家等不宜食用。石怡冬等[27]详细指出章氏关于茶的食疗思想。章氏强调饮茶的利与弊,倡导适度饮茶。章氏对代茶饮也颇有研究,提倡以大多性质平和的中草药、果蔬、谷类等代替传统茶饮,从而避免茶叶的消伐作用。此外,章氏提醒代茶饮的使用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辨证施茶,以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朱炳林[28]的研究关注到章氏对病人与医生对饮食调理的重视程度及具体的食疗经验。章氏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认为病人误于饮食者与误于药饵者各占一半,强调医生与病人应重视饮食调理。其食疗经验可归结为四点:一是强调保护胃气,饮食宜清淡平和,避免过量摄入醇厚毒劣之物;二是病情轻、易于治疗可仅凭药物治疗;三是病情重、难以治疗或无法大量服药,则需辅以食疗;四是病人脾胃功能较普通人虚弱,无论病情轻重,都要注意调整饮食。
2 江医家整体食疗思想研究
2.1 食养
  周一未等[29]总结了旴江医家针对不同的人群和生理阶段提出的饮食调养方法,如妇人经期宜温,妊娠期按月份调整饮食,产后注重补养,小儿尤注重脾胃养护,并根据年龄调整饮食,避免食积,老人尤注重清淡饮食以及根据患者所患疾病选择适宜的食物,如脾病患者宜食猪肉、痈疽患者忌食鱼羊等。此外,旴江医家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倡导饮食有节以固护脾胃,以及避免五味偏嗜。叶斌等[30]也关注到旴江医家饮食养生注重因人制宜,并补充到旴江医家也注重因地、因时制宜。旴江流域湿气重,人们利用辣椒祛湿,结合瓦罐汤等地方特色饮食进行调养,以及根据四季变化调整饮食,如春季宜食荠菜等。
  徐海贝等[31]从食宜、食忌、食禁和饮食卫生四方面阐述旴江医家饮食养生思想。食宜方面,旴江医家强调五味调和、饮食清淡、静心不语、细嚼慢咽、饮食有节;食忌方面,旴江医家提醒忌过饥过饱、忌食后即卧、忌夜半进食;食禁方面则涵盖食物、服药及妊娠饮食禁忌;饮食卫生方面,旴江医家提倡暖食熟食、食后漱口、食后摩腹以及食后散步。胡芳[32]总结了旴江医家饮食养生思想的主要内容,剖析了旴江医家饮食养生思想的主要特点。一是主要内容方面,从食宜、食忌、食禁、食治和饮食卫生五方面展开论述,食宜包括饮食清淡、有节制、五味调和并注重三因制宜,食忌包括避免过饥过饱、生冷无节、夜半进食等,食禁指出不同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病体、小儿、老人和妊娠等特殊人群的饮食禁忌,食治包括食疗药膳方及膳食养护方,饮食卫生包括饮食宜静心、熟暖、漱口、摩腹和漫步;二是主要特点,注重脾胃、种类丰富、食养为主,即旴江医家强调顾护脾胃、补养后天,食物种类丰富,剂型多样包括粥食、汤羹、菜肴、糕饼、酒类等,且食疗药膳方以食物为主,结合药物制成。薛晓等[33]进一步补充了旴江医家饮食养生思想形成原因,认为这一思想深受地域物候与深厚文化背景影响。在饮食养生原则和特点的探讨上,薛晓与前两位学者有相似之处,认为旴江医家强调因时制宜、饮食有节、五味调和、食宜清淡及饮食卫生等原则,以注重脾胃,主张药食结合的方式,通过药茶、药菜、药粥等多种剂型的膳食进行调养为特点。
  此外,徐小港[34]发现旴江医家在药物与食物结合方面的特色,旴江医家善于将具备养生保健作用的药物与食物结合创制多种剂型养生保健食疗方,这些食疗方不仅能够调养身体,还能养性延年,如万密斋酿何首乌酒、朱权用鹿角熬粥、龚廷贤制梅酥饼等。
2.2 食治
  兰琴等[35]探讨消渴病的食疗时指出,旴江医家在继承前人认为消渴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饮食不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不良饮食习惯的具体表现,如过食咸食、面食、肥甘厚味、酗酒等,这些不良饮食习惯易导致脾胃气伤,胃热内盛,进而耗伤津液,终致消渴。在治疗上,旴江医家倾向于选择日常食物和药食两用的食物,日常食物偏好具有补益脾胃功效,如莲藕汁等,药食两用者以平性居多,如大豆等,慎用苦寒药食物以避免对脾胃造成伤害。
  张雯[36]以清代旴江医家喻嘉言的《医门法律》《寓意草》《痘疹生民切要》、谢星焕的《得心集医案》、陈当务的《证治要义》、黄宫绣的《太史医案初编》、李铎的《医案偶存》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中食疗方及其运用特点,筛选出 167 首食疗方。认为旴江医家食疗方应用广泛,涵盖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内科食疗方最多 114 首,儿科次之23 首,妇科 19 首,外科 11 首。清代旴江医家在食疗中重视脾胃,脾胃系病证常用茯苓、甘草、黄芪、山药、陈皮、白扁豆、薏苡仁、山楂等药食两用之品。食疗方剂型多样,如汤、羹、粥、糕、丸、膏等,剂型选择因人而异,如小儿多抗药,用寄药于食的方法,老人易体虚纳差,多用粥、膏。
3 小结
  旴江医学中丰富的食疗内容是中医学宝库中重要部分,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关于旴江医学食疗思想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旴江代表医家食疗思想,如龚廷贤、喻嘉言、徐文弼、陈当务和章穆等,以及旴江医家整体食疗思想,这些食疗思想主要包括食养与食治两方面,强调脾胃为本、倡导合理的饮食习惯、食疗方的剂型多样,剂型选择因人因病而异,旴江医家也善用食物或食物结合药物治疗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疾病。尽管已有文献提及旴江医家的食疗思想,但专门针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仍较少,且这些研究常散见于各类养生或某一种疾病治疗的相关文献中。此外,旴江医学食疗内容详实,不少旴江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食疗经验,涉及内、外、妇、儿以及养生保健等多个领域,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深入挖掘和整理某一位在食疗领域有着显著贡献的旴江医家的食疗思想以及食疗在临证各科的运用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弘扬旴江医学食疗特色,为现代中医食疗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宝贵经验与启发。
参考文献
[1]孙梦瑶 , 蔡志仙 , 章文春 , 等 .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对《寿世保元》养生要点探析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22, 37(6): 3014-3017.
[2]叶斌 , 周玉杰 , 李一晨 , 等 . 旴江医著《万病回春》伤食病防治探析 [J]. 江西中医药 , 2022, 53(10): 3-5.
[3]曹征 , 王珏 , 黄小英 .《寿世保元》饮食养生研究 [J]. 江西中医药 ,2018, 49(12): 5-6.
[4]赵凯维 , 张玉辉 , 徐雯洁 , 等 . 龚廷贤养生思想探析 [J]. 中国医药导报 , 2018, 15(21): 126-128, 137.
[5]周玉平 , 陈建章 , 邓棋卫 , 等 . 旴江名医龚廷贤脾胃观学术思想探析 [J]. 中医文献杂志 , 2010, 28(6): 37-38.
[6]喻婷 , 刘志勇 . 旴江医家龚廷贤药膳食疗学术思想探析 [J]. 江西中医药 , 2017, 48(7): 5-7.
[7]徐春娟 .《寿世保元》养元气健脾胃保健方药撷菁 [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 13(18): 54-56.
[8]张炅 , 蒋宁 . 龚廷贤防治老年病经验 [J]. 河南中医 , 2012, 32(7):819-821.
[9]冯倩倩 , 潘鑫 , 何友花 . 旴江医家龚廷贤酒疗特色初探 [J]. 江西中医药 , 2016, 47(3): 11-12.
[10]赖微微 , 李丛 . 旴江医家龚廷贤肺病食疗特色 [J]. 江西中医药 ,2020, 51(2): 9-11.
[11]陈俊贤 , 欧阳彦楚 , 杨军平 . 旴江医家龚廷贤《寿世保元》水肿诊治特色探析 [J]. 江西中医药 , 2021, 52(3): 1-3.
[12]梁雅琦 , 缪文学 , 叶斌 , 等 . 旴江医家龚廷贤《种杏仙方》的饮食疗法探析 [J]. 中国民间疗法 ,2022,30(12):8-10.
[13]赖微微 . 明代旴江医家龚廷贤食疗方运用研究 [D]. 南昌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2020.
[14]王艳萍 , 陈晓凡 , 徐春娟 .《福寿丹书》脾胃思想探析 [J]. 江西中医药 , 2019, 50(4): 6-7.
[15]熊彦棠 . 龚居中《福寿丹书》养生思想研究 [D]. 南昌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2019
[16]王河宝 , 黄小英 , 薛小虎 , 等 .《福寿丹书》饮食养生思想探颐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2017, 23(6): 762-764.
[17]王河宝 , 徐海贝 , 薛晓 . 旴江医家喻嘉言饮食养生思想探析 [J]. 江西中医药 , 2023, 54(4): 1-3, 8.
[18]陈梓菲 , 赖微微 . 旴江医家喻嘉言食疗思想初探 [J]. 江西中医药 ,2019, 50(1): 5-7.
[19]张雯 , 李丛 . 旴江医家喻嘉言食疗治痘探析 [J]. 江西中医药 , 2020,51(6): 7-8, 74.
[20]赖微微 , 陈梓菲 . 旴江医家喻嘉言食疗思想再探 [J]. 江西中医药 ,2019, 50(2): 6-8.
[21]李丛 , 赖微微 , 张雯 . 旴江医籍《证治要义》儿科食疗特色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20, 35(10): 4901-4903.
[22]赖微微 , 李丛 . 旴江医籍《证治要义》妇产科食疗特色 [J]. 江西中医药 , 2018, 49(10): 3-5.
[23]倪敏钰 , 蒋力生 . 旴江医著《寿世传真》养生思想探析 [J]. 江西中医药 , 2018, 49(4): 3-4.
[24]王艳萍 , 辛兴涛 , 徐春娟 .《寿世传真》脾胃思想撷菁 [J]. 江西中医药 , 2021, 52(7): 1-2.
[25]张杰 , 曹峰 , 宋翠文 , 等 .《寿世传真》的饮食养生思想探颐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2021, 27(7): 1075-1077.
[26]王河宝 , 曹征 . 章穆饮食服饵养生研究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 20(2): 156-157.
[27]石怡冬 , 李曼 , 付新军 , 等 . 章穆《调疾饮食辩》之代茶诸品医学思想文化探赜 [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3, 47(8): 903-907.
[28]朱炳林 . 章穆的学术思想和食疗经验 [J]. 江苏中医 , 1988(1): 42-44.
[29]周一未 , 邓棋卫 . 旰江医家饮食养生思想探析 [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 12(15): 53-54.
[30]叶斌 , 周玉杰 , 徐若艺 , 等 . 旴江医学文化探析 [J]. 中国民间疗法 ,2023, 31(20): 7-9, 79.

(本文刊于《江西中医药》2025年第1期)  

关闭窗口